文化部擴大出版社計次付費電子書點數

為加速出版業數位轉型、鼓勵讀者迎上數位閱讀趨勢,並創造合理利潤環境,文化部今(1)日公布,各縣市在配合優化圖書採購,保障出版社獲得定價7折以上利潤前提下,文化部將擴大縣市政府對接平台與出版社的計次付費借閱電子書點數。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文化部並非公共圖書館主管機關,但為支持出版產業,希望透過這兩個首次對縣市圖書館的政策,鼓勵縣市政府主動響應、文化部加倍投入,以首年1億元規模,讓「公共出借權跨出大步」,達到保障實體出版永續及促進數位出版發展目標。

今年初出版產業面臨嚴峻的電商流血折扣戰,文化部持續與出版產業溝通及進行立法研究,並與數位部邀集出版產業及電商通路代表召開及組成「圖書折扣秩序議題」對話平台。同時,文化部積極的研議及推出各項出版產業扶植政策,包含以實體書店為主的文化成年禮金、各縣市創新書市,以及將於9月上路,促進電子書發展的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實體圖書價格保障的優化圖書採購機制。

文化部指出,依出版產業營業銷售額分析,在面臨全球閱讀習慣翻轉的時代,臺灣數位出版產值至去年止僅佔整體出版產值的4%,推估可能因素包含電子書數量不足、讀者閱讀習慣尚未改變等。因此,文化部在參考及分析國際及國內試辦「公共出借權」及多數縣市已展開的「計次電子書借閱機制」情況,並與各縣市、出版社等歷經數月的密集溝通、討論後,推出「打開點數限制」的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政策。

首年文化部將以1億元預算規模,在文化平權考量下,針對直轄市投入購買的電子書借閱點數,文化部最高增加2倍投入;縣市點數,文化部最高增加9倍,亦即直轄市如原購買10萬點,文化部將最高增加投入20萬點;縣市購買3萬點,文化部最高增加至27萬點。

文化部期盼藉此政策,改善過去因縣市政府預算投入不足,讀者借閱必須受限於每月限量無法提高借閱率,導致電子出版無法擴大市場增加更多熱門出版的狀況;並藉由每一筆借閱支付出版社及作者相應費用,促進數位出版及閱讀的正向循環。

在促進數位閱讀的同時,文化部也持續關照紙本圖書合理利潤問題,各縣市獲得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的前提,是必須配合優化圖書採購機制,各公共圖書館除遵照「文化藝術採購辦法」規定採最有利標,並應依新修訂「中央政府各機關學校辦理中文圖書採購應注意事項」規定,圖書採購中的圖書費不得低於圖書總定價70%,且應「保障出版社實得圖書定價7折以上」,文化部也將酌予補助一定比例的行政費用,期盼更積極確保出版社獲得合理利潤。文化部指出,此項優化圖書採購機制,也將請其餘各機關、學校配合辦理。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