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挨批特別預算無財政紀律 財政部:混淆視聽

外界批蔡政府「透過特別預算作假帳」,財政部4日下午說明,特別預算均受立法院及審計機關監督,絕無利用特別預算作假帳的情況,外界顯然是有意混淆視聽。

財政部說明,首先,特別預算是由各業務機關評估後依預算法及各特別條例規定辦理,均須經立法院審議,並就各委員及黨團所提預算提案進行處理,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始得據以執行,且亦受審計機關審核監督,並無規避情事。

財政部國庫署進一步指出,往例遇有國家經濟重大變故或數年一次的重大政事,也以特別預算方式辦理,如2003年度至2004年度因應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防治及紓困編列特別預算、2009年度因應全球金融海嘯編列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預算;復為提振經濟,於2009年度至2011年度編列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計畫特別預算,相關經費也多採債務舉借支應。

財政部表示,近年為因應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國家重要基礎建設及提升國防安全,編列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海空戰力提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及疫後強化經濟等特別預算的債務舉借預算數,均依公共債務法規定納計長期債務,無規避舉債上限情事,嚴守財政紀律。且政府長期債務比率也下降至2022年底的29.3%。惠譽、穆迪及標準普爾等三大國際信用評等機構也在2021、2022年度均給予我國債務管理高度肯定。

財政部更認為,國家重大公共建設舉債支應,以政府投資方式帶動國內經濟成長,進而增裕政府稅收,提升財政量能,形成良性循環,例如前瞻建設以舉債籌措財源,其建設資產也將留供後代承接,符合代際負擔公平。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