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匯存底連九月創新高 央行:美債信調降影響不大

中央銀行4日公布7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5,664.93億美元,連十個月走揚,且連九個月創歷史新高,較6月底增加16.59億美元。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表示,第一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第二是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大,對外匯存底帶來正貢獻,我國外匯存底持續穩居全球第四。

蔡烱民指出,7月國際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歐元升值1.29%、英鎊升值1.85%、日幣升值2.14%、新加坡幣升1.79%、瑞士法郎升3.11%、人民幣升1.55%、澳幣升0.72%,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帶動下,使我國外匯存底持續增加。至於投資運用收益,7月收息為正常水準,並沒有特別多。

不過,7月下旬新台幣波動大,且全月貶值貶值0.94%。蔡烱民表示,新台幣今年以來是「上上下下」,但若看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去年底為100.8、7月降至100.3,大致上持平;這波新台幣貶勢反映市場,但以供需整體來看,並沒有明顯失序,央行沒有進場做太多調節調節。

蔡烱民表示,7月外資賣超台股,就金管會統計,外資本金淨匯出47億美元,而央行統計是加計股利、盈餘,匯出約70億美元左右,股利與盈餘匯出約23億美元。根據央行統計,截至7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臺幣存款餘額共折計5,915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04%。

另,對於近期信評公司惠譽(Fitch)調降美國債信評等,是否會影響美債表現,以及央行資產配置。蔡烱民強調「影響不大」,第一,從等級最高「AAA」降至「AA+」,風險權數不受影響,美債還是安全及流動性最高;第二,觀察主要工業國,債信評等在「AAA」的國家很少,即使美國被降評,仍高於日本、英國、法國等主要國家。

至於央行外匯存底資產配置是否調整,蔡烱民說,央行資產配置是動態調整,但此次降評影響不大,從安全性及流動性角度,美債還是全球最好的選擇標的之一;就央行立場,資金到期會繼續投資,並視當下經濟情勢進行動態調整,美國被降評只是其中考量因素之一。

至於其他國家外匯存底,根據央行公布,台灣外匯存底餘額在主要國家仍居第四,第一是大陸至6月底3兆1930億美元、日本至6月底1兆1202億美元、瑞士至6月底8092億美元,印度至7月21日為5378億元、香港至6月底4173億美元、新加坡至6月底3167美元、沙烏地阿拉伯至6月底4179億美元、韓國至7月底為3975億美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