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未來7年,淨零轉型將創逾55萬就業

總統蔡英文7日主持台灣碳權交易所揭牌時指出,我國整體推動淨零轉型的努力,預估在2023年到2030年,能夠帶動4兆元的民間投資,創造5.9兆元的產值,並且提供超過55萬個相關的就業機會。

蔡總統致詞表示,今年4月,政府宣佈我國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經過許多單位的共同努力,7日很高興與大家共同見證台灣碳權交易所的開幕。

她說,2050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我國努力淨零轉型的目標,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今年10月開始施行,加上全球RE100的企業承諾,都一再顯示,減碳不再只是道德層面,更是台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維持領先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貿易議題、以及供應鏈的要求。

蔡總統指出,近幾年來,全球各地為了更進一步的推動碳權交易,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日本東京、以及新加坡等地,都先後成立碳權交易平台,台灣碳權交易所的設置,相信可以讓台灣能夠跟上國際淨零轉型的潮流,並且更具體的與其它國家的碳權交易所,進行國際合作,這將是成為協助台灣達成低碳目標的關鍵。

他說,建立碳權交易所,將碳權放在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流通,將為企業帶來經濟的效果,創造減碳的誘因,此一機制同時也能促進低碳科技的研發、以及相關綠色人才的培育,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

蔡總統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總公司設在高雄,資訊交易中心則設在台北,一起分工營運,在過去的產業分工中,高雄都是發展鋼鐵、石化與造船等大型工業的城市,在台灣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為國家打下工業發展的基礎,更是創造經濟奇蹟的關鍵。

她說,將台灣碳權交易所設在高雄,未來,高雄將在淨零轉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高雄的鋼鐵產業和造船產業,是離岸風電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淨零排放的推動,將持續的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在經濟部的協助之下,高雄本地的大型工業,將發揮大帶小的功能,帶動台灣整體製造業進入碳中和的時代,推動產業的轉型,在台灣碳權交易所的協助之下,高雄也會培育更多的減碳人才。

除了碳權交易所,國發會去年3月也已經公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和策略,要在科技研發和氣候法治的兩大基礎之上,加速推動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等十大轉型、以及12項關鍵戰略計劃,蔡總統表示,環境部門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相關子法,也將陸續上路,逐步完成碳定價、碳交易等相關的機制。

她說,未來將透過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增量抵換交易、以及國外碳權交易等三管齊下,對於設立三大交易板塊,運用交易平台的力量,共同落實淨零排放的目標,加速淨零轉型的進程。

蔡總統指出,預計整體推動淨零轉型的努力,2023年到2030年,能夠帶動4兆元的民間投資,創造5.9兆元的產值,並且提供超過55萬個相關的就業機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