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利空大於利多 房價短期微溫穩定、長期漲幅受壓

根據不動產大數據的研究,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楊宗憲18日指出,受到平均地權條例實施和政策打房的利空衝擊、以及低利率等外在環境的利多支撐,今年第四季房市將呈量價均穩的走勢,房價短期雖處微溫穩定,但,長期漲幅可能受到壓抑。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與高雄市商業會、國立屏東大學、高雄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18日共同主辦「商用不動產市場研究發表會」,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楊宗憲應邀以「臺灣住宅市場的趨勢與變化」為題,針對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房市展望,發表專題演講。

同時擔任屏東大學不動產大數據暨大量估價研究中心的楊宗憲說,就供給面而言,國內新增建照供給雖有減少,但,待售餘屋仍多,去化仍為焦點,其中,新北、臺中、台南未開工宅數,依舊偏多,去化壓力較大,高雄雖然淨建照量大減,但,銷售率及議價率不理想,市場有轉為先建後售趨勢,仍需時間去化。

就需求面來說,國內家戶結構轉變,加上房價負擔偏高,小宅將取代3房產品,成為市場需求主流,在新增家戶數持續增加的情況之下,市場仍有充沛剛性需求,只是,購屋家戶比普遍下降,市場投資需求快速萎縮,台中以北的投資需求更是相對不足。

楊宗憲表示,從大數據資來看,2023年第二季,全國新建案價格續創新高,雙北市、台中漲幅相對較多,但,六都漲幅趨勢明顯趨緩,中古屋價格則呈現持續上漲趨勢,由於房屋交易量持續減少,但,年增率跌幅也快速縮小,加上打房新法,對中古屋影響較小,屬於「價量背離」的環境下,預計2023年全年房屋交易量約28.7萬棟,「比今年初的預期還多」,台南和高雄「南二都」的房屋交易量,下降幅度較多,台北市、屏東交易量相對較為穩定。

他認為,受到平均地權條例新法實施的影響,新建案投機需求將大幅減少,影響未來價格創造空間,高總價、套房、蛋白區、以及蛋殼區等住宅,投資取向或供給量大區域,這半年到明年初,價格修正壓力相對較大,由於買方抱著持續觀望的氣氛,買方市場至少延續至明年1月總統大選之前,這段期間,議價率及銷售率是否惡化,將成為市場觀察主軸。

楊宗憲表示,受到「住宅政策三支箭」、以及「預售換約不溯及既往」的政策牽動,將使新法影響期拉長,預估市場交易量及餘屋去化,至少需要三到四季以後,才會恢復穩定。

對房市的好消息是,國內外升息已近尾聲,整體仍屬於低利率,因此,房價會呈現僵固性,市場會進入微溫環境,而且,我國的地價稅和房屋稅仍然偏低,加上「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中古屋市場供需關係仍相對穩定,房市不易出現拋售潮。

他的總結是,國內房價,短期將處於微溫穩定,但,長期漲幅可能受到壓抑,今年第四季開始,可望呈現量價均穩的狀態,特別是蛋黃區價格將相對穩定,而蛋白區、蛋殼區、以及供給量大的區域,價格容易修正。

楊宗憲指出,國內房市要等到2024年第一季開始,才有機會先蹲後跳,價穩量增,但,受限投機需求遭到壓抑,房價不容易有劇烈表現,在產品的總價定位上,都會區搭配小宅、二級都市搭配2至3房,將是因應少子化及高房價的穩健方向。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