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 拚當下個兆元業

「2025台灣電子設備產業白皮書」6日重磅發布,台灣電子製造設備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士青指出,半導體產業已是全球戰略性物資,台灣在晶圓代工、封測穩居世界第一,隨著半導體先進封裝領域仰角式成長,帶來台灣電子設備加速成長的機會。

 他呼籲,政府各單位加大對台灣電子設備產業,在研發、人才、投資、海外行銷及採購本土化等政策扶植力道,以半導體產業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台灣電子設備產業將有機會力拚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

 林士青期待,政府能夠建立半導體電子設備廠公平(fair)生存的場域,舉例來說,美、日、大陸等地政府,都對本土設備廠有所補貼,大陸政府對本土設備廠的補貼金額,一年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而台灣的半導體設備整機驗證計畫是新台幣十幾億元,且分三年給付,單是此一租稅的條件,台廠就難以競爭。

 此外,中美貿易衝突難免,林士青指出,台灣電子設備廠夾在強國對抗壓力下,與其擔心被查禁,不如強化自身競爭力,業者一定會遵循政府法規,申請出口許可,但也需要政府單位告知底線,不能等到業者接了單,做好了,才知道不能出口。

 電子製造設備大廠,6日包括漢民、均豪、迅得、中砂、京鼎、天虹、由田及辛耘等大咖雲齊,齊聲建請政府把握這波半導體供應鏈黃金50年,協助廠商立足台灣、布局全球。

 台灣電子製造設備工業同業公會自2015年起每兩年發布一次白皮書,白皮書召集人也是夏目智能總裁葉勝發表示,半導體產業近兩年變化快速,設備廠現在迫切需要解決人才培育、國際拓銷等問題,希望政府單位能及時回應。

 他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如增加關稅,對美國半導體產業是「七傷拳」,但對台廠而言,由於台廠做的半導體製程設備,都是美國設備廠沒做的,他相信影響不大,在大陸、日及韓國等半導體產業同步承受美國關稅壓力下,台灣半導體設備業應是「短空長多」。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