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避烽火 美在地製造能量成關鍵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出台,東南亞的越、泰、印尼等國稅率出乎預期,敲響科技產業警報,惟對擁有美國當地製造能量的台系業者而言,具有獲得未來轉單的優勢;科技業已積極展開討論,然對外低調應對;廣達不予評論,和碩則重申今年規劃建置北美製造基地,鴻海暫無回應;雙A品牌廠宏碁、華碩持續嚴陣以待,動態保持彈性以應後續影響。

業界認為,鴻海、廣達、緯創及緯穎等今年加速進攻高單價AI伺服器,產品營收占比開始放大,特別是今年包括美國境內的維修或測試據點,都陸續擴展生產規模,因此足以調整產能調配,且因產品單價高,市場供需尚屬良好,屬於具轉嫁能力的產品,預期直接影響程度相對較低。

鴻海雖然預期最快今年雲端產品營收有機會超越消費性產品,但占鴻海龐大營收的蘋果iPhone,因主力生產基地越南、印度本次被各課徵46%和26%的對等關稅,加上中國進口商品已存在的高關稅,這恐怕將對蘋果的全球供應鏈構成巨大衝擊。

業界認為,最終寄希望於蘋果跟川普當局之間的關係,且看能否爭取企業或產品豁免,若無法爭取,產業鏈將面臨提高售價或自行吸收成本的艱難抉擇。

雙A品牌廠3日分別針對此回關稅表態。宏碁指出,將會與客戶及供應鏈密切合作,考量需求、市場競爭與產品陣容,採取必要措施。華碩表示,密切關注政策與稅制變化的同時,也將動態調整各項營運要素,以維持營運韌性與相對競爭力。

不過,通路業者預估,雙A品牌於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上旬間,為傳統淡季所備的貨,應不足以支應整個上半年,加上配置輝達最新RTX 50系列的筆電新品,配合輝達的解禁時程,首批發貨時程落在3月,但放量出貨估將落在5月前後,屆時新品在美銷售價格恐就已有所調漲。

依川普政府這一波幾乎全面開展的關稅戰,ODM廠在東南亞的兩大生產據點泰國(36%)、越南(46%),甚至是馬來西亞(24%)、菲律賓(17%)和印尼(32%)等地,沒一處閃過。至於目前仍是全球筆電、桌機等PC產品出貨比重最高的中國,今年以來已累計再加徵達54(34+20)%的關稅,也凸顯美國在地製造能量成為關鍵。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