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四慘業 業者三劇本應戰

關稅帝君川普不按牌理出牌,紡織、製鞋、自行車、汽車零組件業成為站在對等關稅海嘯第一排的四大「慘」業,業者擬定三套劇本應戰-加碼美製、布局新產地、分散市場,見招拆招。

 台灣傳統製造業多已外移,首選都是西進中國大陸投資;然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即見識過關稅大刀的威力,早已展開「中國+1」布局,南向設立生產基地,不料川普2.0,越南等南向國家同遭徵收超高對等關稅,台商忙應對。

 紡織業者坦言,各家業者在高關稅的東南亞各國都設有生產基地,短期上只能按兵不動,密切關注川普動向。遠東新、新纖、儒鴻、聚陽等廠家都已先和客戶、供應商進行協調,針對增加的關稅成本分擔、後續合作模式進行調整。

 由於對等關稅對產業環境、景氣衝擊勢不可免,紡纖已擬好加碼美製、布局新產地、分散市場,三路並進緩解關稅衝擊。遠東新考慮加碼擴充美國聚酯、環保回收酯粒(R-PET)的產能;羽絨衣製造廠廣越強化約旦、羅馬尼亞等低稅率國家廠區的接單出貨能力。

 製鞋業的寶成、豐泰、鈺齊-KY、志強-KY、來億-KY、中傑-KY等均加速多元生產基地布局,以分散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

 製鞋業在越南、印尼、印度等具人口紅利的國家,及周邊的柬埔寨、緬甸、孟加拉等國都有投資設廠,台商有多元布局、靈活調度各國產能的實戰經驗,在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底定後,台商鞋廠看好將能快速轉移至低稅率國設廠,在最短時間內開出產能對應。

 自行車產業面對川普一日數變的關稅政策,傾向「讓子彈飛一陣子」,等情況更明朗化後,再決定中長期的調整策略。

 業者坦言,除了中國大陸,台灣自行車業近年好不容易在越南建立完整的產業聚落,正打算做為搶攻歐美市場的活棋,不料越南遭課徵比台灣還高的34%對等關稅,自行車業只能三聲無奈。

 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表示,集團除了在兩岸、越南,在歐洲荷蘭、匈牙利也設有工廠,全球布局完整,相對較有彈性與韌性,具容易運籌調度的優勢。至於考慮赴美設廠,巨大直言不可能,一是美國成本太高,再來緩不濟急,尤其自行車是勞力密集產業,當地人工招募不易,更重要的是,自行車重度仰賴上下游供應鏈,目前美國並無自行車產業聚落。

 汽車零組件業可能是關稅四大慘業中受傷最輕者。早在川普1.0時期,汽零業者就已展開全球部署,不少台商已前往美國、墨西哥設廠。此外,川普礙於美國車廠壓力,有很高的機率給予進口汽車零件關稅豁免下,汽零業者顯得「老神在在」。

 台灣汽零業者唯一擔心的,就是川普有意豁免中國製汽零關稅,這樣不僅台商期待的轉單紅利可能落空,甚至將不利台商產品出口競爭。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