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暴升 金融業:反應預期

承受龐大升值壓力的新台幣,2日爆升近1元,是否開始啟動新一波的升值潮甚受關注。金融產業界與學界認為,以「元」計的升幅,難脫短期炒作嫌疑,多數企業目前面臨極大的匯率曝險,建議要在能力範圍內做好避險的安排,並密切注意人民幣為主的主要亞幣動向,「一旦人民幣出現貶值的訊號,就會帶動亞幣的回落」。

 新台幣創下史上最大的升幅,是2日台灣金融市場最火燙的話題。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表示,此一現象反映市場的預期心理,多認為新台幣會維持升值走勢,並造成企業大量拋售美元部位,他認為,企業此時適度的避險確實有必要,同時也是國人購入美元的好機會。

 新台幣升值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為目前各方討論熱烈的「海湖莊園協議」議題。市場揣測美國可能循廣場協議的做法,維持弱勢的美元,而近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及央行總裁楊金龍備詢時的回應,顯然法消弭市場的疑慮。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認為,市場憂心新台幣近期強漲,恐對出口帶來衝擊,尤其對中小企業毛利造成巨大影響,此波匯價強升令市場措手不及,在關稅談判尚未明朗之際,出口商還得先承受新台幣升值的壓力。

 李鎮宇說,美方握在手上的匯率報告,確實讓央行近期對市場調節,顯得進退兩難。不過,漲幅失控應屬短期的炒作,關鍵還在中美貿易談判後的人民幣表現,如果出現貶值走勢,帶動主要亞幣跟著一起回落。

 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表示,川普關稅政策反覆,業者和買家無法快速約定匯價,相對上沒有成本轉嫁能力的業者,根本不了解該如何做生意。

 台灣PMI團隊成員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則認為,「業界看匯率變動,怕的是緩跌」,每次小跌就要更換買賣契約,新台幣單日大升3.22%,接近國際大單的契約匯率變動區間,台灣中小企業恐沒有辦法應變。

 中經院說明,大型業者買賣契約,多已有匯率保值條款或匯率調整條款,通常是遇上匯率波動超過±3%時,價格即按比例調整;中小企業因為交易談判能力低,只能採約定固定匯率,以訂單確切當時的匯價為準,由於4月迄今匯市波動激烈,加上對等關稅有90天觀望期,業者多採「暫停接單」應對變化,接續的進出口表現將受到影響。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