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海外業務 叩關港股在望

大陸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陸港「A+H」股上市夢碎逾四年後,再傳叩關資本市場。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集團計畫將旗下的海外業務、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Ant International)獨立在香港上市,目前正與大陸監管部門溝通上市的可能性,且根據最新資訊顯示,螞蟻國際上市沒有政策障礙。

 綜合外媒2日報導,螞蟻國際的收入約占螞蟻集團的兩成左右,而螞蟻國際擁有Alipay+、安通環球(Antom)和萬里匯(WorldFirst)及Bettr四大核心產品,覆蓋C端支付、B端收單、B2B收付兌等跨境支付服務。

星島日報報導,2020年10月,當時估值人民幣(下同)逾2兆元的螞蟻集團,在上海及香港同步展開IPO,但在上市前夕,該集團創辦人馬雲在上海的外灘金融峰會上批評大陸金融監管及金融創新不足。結果,一度有望成為全球史上最大的IPO,遭到大陸政府喊停,並隨即對該集團高層進行一連串監管約談,馬雲自此「神隱」,長時間淡出大眾視野。

 2023年1月,螞蟻集團公告,馬雲不再是該集團的實控人。根據相關規定,企業若發生實控人變化,想要在A股主板上市需要等待三年,A股科創板等待期為兩年,港股的等待期則為一年。目前,港股的等待期已過。

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對螞蟻及旗下機構開罰71億元,該集團完成整改事項。此後不時傳出螞蟻有意重啟上市的消息,但該集團曾多次否認。

 直到今年2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馬雲意外的同場亮相,顯示大陸政府對科技網路業的態度出現變化。馬雲開始頻繁在大陸曝光,包括現身杭州阿里總部、視察旗下超市盒馬鮮生業務,以及出席阿里雲活動並發言。

 市場人士分析,馬雲與大陸政府的關係已經大為改善,從過去的強力監管轉向更加平衡的關係,使馬雲能重新擴張其業務版圖。

 另外,港股上市公司耀才證券近日公告,螞蟻集團透過旗下公司以28.14億港幣向其發起要約收購,擬收購耀才證券50.55%股份。此舉也引發市場對螞蟻是否將借殼上市的猜想。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