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洗牌 華航逐貨出擊

美中關稅戰衝擊全球物流鏈,華航董事長高星潢受訪時強調,海空運站在關稅海嘯第二排,初期受到傳產業客戶出貨驟降或暫停影響,但華航在掌握貨源新流向後,調整航網主動出擊,首波調動陸港運能支援東南亞出貨量增,目前第二波移轉部分美國運能到歐洲線搶貨,接下來看好科技業加碼印度製造,列為第三波計畫增班重點。

 高星潢透露,華航在美國、東南亞布局,不只有綿密的貨運航網,還有地面卡車車隊集貨的優勢,佈下天羅地網搶貨。在關稅戰拖累美中航線傳產業貨量驟降之際,嗅到客戶轉由東南亞出貨,華航第一時間就派出747-400貨機,在台北、胡志明、新加坡、馬尼拉打轉收貨,統一將貨運回台灣分類,再轉飛歐、美、日等地。

 對華航來說,整體貨機航班數差不多,但機動因應各地出口貨量,優化貨源組成,適時調度航班、兼顧營收及成本,高星潢透露,4月貨運收入OK。華航3月貨運收入58.97億元,月增30.44%、年增27.50%,寫今年以來最高,主要受惠美國關稅實施前的搶運潮。

 高星潢指出,產業界面對美國高關稅第一個反應是「哇!嚇一跳」,不是趕出貨就是停止出貨觀望,在觀望期過後,貨流自己會找到出口,預估未來從大陸飛美國的貨運班機會往下修正,往歐洲的貨量則會增加,東南亞、印度貨源也會越來越多,加拿大與美國關係生變,進出口有機會增加,也列為增班觀察重點。

 此外,華航已超前部署,近期新增飛歐洲法蘭克福、盧森堡貨運航班,從每周六班增至八班;看好印度製造崛起,包括蘋果有意將iPhone手機全數移往印度製造,也計劃增班印度德里、孟買等航點,靈活運用國內最大的貨運機隊與完善服務,提升裝載率及精進收益管理。

 高星潢表示,關稅戰對海空貨運都有影響,特色是變化快,但幅度小。日前,交通部長陳世凱提到美國對等關稅剛宣布時,貨量很快減少5%,在宣布暫緩後,貨量又回升5%。美國對等關稅預計暫緩到7月8日實施,5月美國與印度、日本、韓國等國協商,台美也完成首輪實體磋商,華航持續緊盯貨流趨勢,放大台灣與東北亞出口艙位因應。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