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隼科技董事長謝卓明 細節決勝負 打造獲利常勝軍

細數台股千金股,不是半導體、就是AI相關,只有一家旭隼科技,在少量多樣的不斷電系統(UPS)代工產業稱霸,而且除了成立的第一年之外,每年都維持獲利。董事長兼總經理謝卓明在金融風暴時帶著5名同仁創業,凡事親力親為、講求細節管理,讓旭隼獲得客戶的信任,拿下超過20%代工市占、獲利穩定成長。以下是記者的專訪紀要。

問:這兩年因為資料中心需求爆發、BBU(電池備援電力模組)爆紅,讓過去冷門的UPS受到關注。請您分享對於UPS產業未來的看法、以及BBU在產業中的地位?

答:UPS可在斷電時為負載設備提供緊急電力,在延緩斷電情況下,能有效保護機台完善,免於業務損失或資料遺失。UPS產業是一個成熟,有成長、但是成長不多的產業,每年穩定成長3%~4%。其中大型UPS需求成長大,主要是因為資料中心所帶動,但現階段旭隼大型UPS出貨比重還是個位數。現在全球一線UPS品牌有很高的市占率,絕大部分都是自製,委外生產不多。隨著資料中心需求成長,委外持續增加,旭隼也增加技術儲備。目前旭隼主力在中低階功率產品線,大型UPS產品線已經準備好,期待客戶打開委外的大門。

產業結構來看,Off-line離線式UPS,主要是供應PC、個人用途,這個市場因為筆電取代桌機而萎縮,不過旭隼是承接代工訂單,很多客戶因為市場需求改變,逐漸由自製轉而釋出委外代工訂單,旭隼相關業務每年還是有大約5%的成長率。

大型UPS 成長空間大

On-line在線式UPS客戶分成兩類,一類客戶在新興國家,如印度、非洲,這些地方一天到晚停電,因此需要UPS。在歐美地區,電力系統穩定,但客戶如同買保險,萬一停電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現在美國是最大的UPS市場。應用面來看,On-line UPS是一個零轉換的技術,停電到供電中間轉換時間是零,數據保護功能運作不能停電就要UPS,IT、製造業、銀行、醫院都要UPS。到了AI的時代,大量運算不能中斷,對於On-line UPS更是剛性需求,這個市場的年均成長率達10%以上。

 旭隼在中小型UPS已經是全球最大ODM供應商,大型UPS市場在整體市場的份額約40%,旭隼在此只有個位數市占,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最近資料中心、BBU話題火紅,其實BBU這個產品已經存在十幾年了。在UPS應用中,電池和電源供應器做在一起,以前是鉛酸電池、體積大,現在用鋰電池,體積縮小。BBU是UPS眾多應用中的一個,但是無法取代UPS,BBU是比較標準化的產品,過去旭隼主要是做少量多樣的UPS產品,因此BBU一直沒有涉入。

問:再生能源建置持續成長,太陽能逆變器、儲能需求逐年攀升,旭隼在逆變器、乃至充電樁也展開布局,請問您對這類產品市場的看法為何?

答:逆變器和UPS不同,UPS一年全球市場規模約180億美元,儲能和逆變器高達4,000億美元,市場規模很大,每年還有15~20%的成長,這麼大的市場量體吸引很多競爭者加入,90%以上會變成大量生產的大宗商品。旭隼一向做客製化、少量多樣的產品,這麼大的市場規模,少量多樣的產品即使只有5%,規模也比UPS大,會是我們深耕的市場,期望每年出貨有10%成長率。

從旭隼產品營收結構來看,UPS占比最高、達70%,逆變器比重約25%,還有充電樁等新產品,目前為低個位數營收貢獻。

充電樁分兩類,AC是慢充、DC是快充,旭隼都有產品,AC技術門檻不高,未來可能是大宗商品,公司會鎖定DC充電樁。DV充電樁在很多國家裝設數低於需求,這是目前的限制,因為每一個DC充電樁都需要市電供應電力,廣設充電樁在現在的市電結構之下很難負擔。此外,充電樁要應對不同的電動車,各國標準都不同,需要客製化,這樣少量多樣的產品就是旭隼的強項。

問:旭隼專注在DMS業務,請您分享公司技術和經營上的競爭優勢何在?

答:UPS是標準的少量多樣產品,全公司有2萬個整機的型號,每個月出貨4,000個~6,000個型號,一個型號一次出貨往往只有幾十台。UPS產業中,同業沒有年輕的公司,少量多樣的產品開發和製造都是技術和經驗積累的過程,沒有辦法在短時間衝出很大規模的營收。

展現執行力 克服缺料難題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過,理想的CEO樣態是80%想策略、20%要執行。我就不是這理想的CEO!我90%都是看細節,細節決定勝負,少量多樣產品伴隨著大量的作業細節,我們跟細節的距離造就決策品質的好壞,也造就了執行力。舉例來說,2020~2022年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出現危機,平常可以拿到10萬顆半導體IC,那時缺口曾高達80%,大家都缺料,得要設法解決。當時我每天親自開缺料會議,視訊會議早上4小時、下午4小時,把動輒數千個缺料的料號打開,缺料的部門一一集合起來,設法追料、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旭隼在缺料期間仍然正常出貨。

 後來還有客人要組團來參觀,想看看為什麼旭隼可以出貨?同仁直言,別的公司開缺料會議是部門主管,我們可是老闆主持呢!這就是細節的縮影。

問:旭隼2008年成立、隔年就賺錢,至今邁入第17個年頭,下一階段有沒有為公司、為自己設定什麼樣的短中長期目標?

答:因應產業成長、地緣政治,旭隼2022年在中國、越南、台北都擴廠,儲備未來的成長動能,希望營收年成長維持在10%。雖然品牌客戶擴大委外的成長空間不少,為什麼我們只說10%?因為很多產品線持續開發積累,一個新產品成長不大,但公司成長軌跡是長久的累積。

另一個重點是長期獲利率的維持。產業少量多樣伴隨的是毛利率不會差,翻開其他中國和台灣上市UPS公司財報,旭隼毛利率約25%~30%,品牌可以逾40%,現在毛利率是產業該有水準,我們重點是淨利率,要靠高強度的管理,針對應收帳款、應付帳款、庫存等等嚴格管理,提升營運週轉率,獲利能力就會提升。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