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青年軍 打造人才庫

台灣社會多元發展,青年人才來源已非僅限於都會。國發會6日表示,地方創生政策推動7年來,青年已成為地方創生事務重要一環,以及國家人才庫的來源之一。

 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長黃文彥表示,國發會支持青年參與地方發展,推動「青年培力工作站」累計設立130站,領域橫跨農業、文創、教育、社會創新等各式專業,歷年來的主持人及成員,成為國家人才庫的另類來源。

 國發會盤點2019年開始支持的地方創生團隊及成員,在社會及經濟上的表現,目前已有二位青培站主持人進入公部門服務,包括一位政務官、一位鎮長,現任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星崴及苗栗縣苑裡鎮長劉育育,都是由民間走入公部門的代表性人物。另有三位具十大傑出青年身分、其餘表現亦顯亮眼,例如11位百大青農、九位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二位國家永續發展獎得主。

 黃文彥說,每位青年投入的心路歷程都是深具挑戰且艱辛,多數人不乏擁有碩博士學位,也有自始就自願返鄉承繼祖產農作,國發會除協助壯大青培站範圍,建立創生群組外,未來亦將持續作為創生青年後盾,攜手讓更多地方青年發光發熱。

 地方創生政策為國發會「均衡台灣」施政方針的重要執行,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曾強調,唯有地方活絡、有適當的工作機會,才能避免青年離鄉背井的辛苦維生。國發會自2019年起布局地方創生政策,起初還用部會預算留控來支持,2021年開始專款專用48億元,今年起再有60億元經費,計畫將推進到2028年。

 黃文指出,地方創生政策核定補助「青年培力工作站」,是支持45歲以下、在地方蹲點5年以上的青年世代,目的在支持青年參與地方發展,推動至今已累計設立130站,每位主持人約3至4年的經營期間;同時國發會搭配「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計畫」提供有想法有意跨入創生行列的青年創生第一桶金資源,截至113年底亦已累計獎勵130案,目前國發會輔助之創生團隊遍布全台鄉鎮。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