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賢明:AI是台灣優勢 有利關稅談判

台美對等關稅稅率尚未出爐,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17日表示,AI是台灣的優勢,有助於與川普政府進行關稅談判,「事實上,可以抱持一點點希望」,稍早他於4月預測稅率將落在15%~20%之間,至今仍維持相同預測,因若超過將對美國帶來通膨壓力。而惠譽集團總經研究團隊BMI則表示,預估稅率可能在13%~19%之間。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強調,目前各國暫行稅率仍維持10%,即便已有逾25個經濟體陸續收到20%~50%稅率通知,將於8月1日之後實施,但經貿辦觀察,關稅信函與談判進展並無必然關係,如柬埔寨、歐盟等公開表達談判有進展,依舊收到關稅信函得到新稅率,或如越南獲20%新稅率,卻沒有收到關稅信函,顯示美國政府是藉關稅信函,提升各國談判誘因。

 連賢明持相同觀點,他認為,台灣對等關稅稅率應等到最後公布「再說」,現在先不用做預測。他表示,AI產業目前表現相當強勁,台灣在AI產業方面具有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屬於景氣較好的產業,也期望下半年能夠維持成長。

 BMI指出,台美均表示談判持續進行,並取得良好進展,同時也有跡象顯示,台美談判正朝著正面的方向發展,根據BMI目前預測,台灣稅率會從4月的32%降至15%左右,預估實際稅率可能落在13%~19%間。

 BMI資深亞洲國家風險分析師Caroline Wong表示,台灣將被課的稅率沒有和日、韓同時公布,可能是美方要求台灣必須做出一些讓步,例如取消美國豬肉和牛肉的進口壁壘等,外界對於台美談判的細節相當不足,唯一可掌握的是,第四次雙方面對面實體談判即將舉行。

 顏慧欣則強調,8月1日這個時間點,是美國設定給全球的期限,但對談判團隊來說,美國欲檢視不公平的關稅結構,自然而然會對台灣提出很多「有助於促進美國市場和商機」的議題,但台灣會堅守產業和國家利益,捍衛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同時也有需要兼顧國際標準的義務。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