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三大咖互挺 ONO聯盟成形

輝達(NVIDIA)宣布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聚集三大巨頭的AI產業大聯盟正在成形,即由輝達率領甲骨文及OpenAI的「ONO」聯盟。三家科技巨頭正透過一連串動輒千億美元的巨額合作,建構下一代AI算力帝國。

 23日美股開盤,半導體類股普漲,台灣時間22時15分,台積電大漲4.5%、英特爾漲3.47%、AMD漲0.84%,費半指數漲0.5%。但與OpenAI達成千億美元合作案的輝達跌1.85%,甲骨文則跌4.2%。

 「ONO」聯盟中,輝達負責製造算力晶片,甲骨文為雲端基礎建設商,OpneAI則是大模型建構者,形成「大模型-雲基建-算力晶片」循環。三方的合作始於今年5月,甲骨文宣布將投入約400億美元,採購輝達最新一代的GB200 AI晶片40萬顆,部署於德州亞伯林(Abilene)新建的超大型資料中心,而這些算力將以租賃方式提供給OpenAI使用。

 今年6月,甲骨文在一份監管文件中透露,已達成一項雲服務協議,將在2027財年帶來超過300億美元收入。隨後外媒報導,OpenAI與甲骨文簽約,OpenAI將在約5年內向甲骨文購買價值3,000億美元的算力服務,該合約將於2027年開始實施,年均支出約6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合約金額不僅遠超過OpenAI目前的營收、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雲端合約之一,被視作OpenAI「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的關鍵一步。

 輝達於22日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正好完成三方聯盟循環。OpenAI將利用輝達系統建設並部署至少10GW的AI數據中心,相當於400萬至500萬顆GPU,用於訓練和運行下一代模型。

三方合作的傳導邏輯是,甲骨文作為硬體基礎設施供應商,負責建設並營運龐大的數據中心,把雲服務販賣給OpenAI。為了提供這些服務,甲骨文向輝達採購大量GPU晶片,資金也很大程度流回輝達。之後,輝達再將其部分利潤,以戰略投資的形式返還給OpenAI,支持其進一步的AI基礎設施建設。

假設三方順利運行,OpenAI解決算力荒難題、甲骨文獲得搭建數據中心所需的GPU、輝達也賣出更多硬體產品。不過市場也對該聯盟獲利模式存疑問,例如,OpenAI仍在不斷虧損,且正面臨Google等科技巨頭競爭,甲骨文也存有高負債和負現金流問題。

查看原始新聞

※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我加《工商時報》LINE好友,財經新聞不漏接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