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利率評價與購買力評價解釋美元漲跌之邏輯關係

一圖解答"利率"與"通膨"對美元的影響
邏輯要說的通,至少歷史要能解釋的過去,這是老爹"債匯關係"的分析邏輯,自成一套系統,除了以下的邏輯之外,畢竟外匯是講究兩個"國與國"的關係,還會有"內與外"的關係,以下先從"內"的角度來說明:
這是從債券市場與外匯市場(美元)的關係來解釋利率與通膨與美元的闗係
圖中標示了幾個事件(參考附圖,圖形為月線圖)
其中圖中A、B、C、D四區都是美十年債走跌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進行數次QE量化寬鬆
錢多的情況下,股市與債市經常同步上漲
正常的情況下,股漲則債跌,股跌則債漲
但該時期,寬鬆主導著一切
特別抓了上述幾位置是債券市場走跌的
傳統的觀念認為債券走跌代表利率走升(呈反向關係)
利走走升則在"利率評價"假說下,美元應走強
但你會發現在當時聯準會購債下,利率遭"扭曲",在利率不變或向下
通膨(物價)反客為主,主導著美元的"升貶大權"
參照圖形左下角是輕原油走勢 
在這裡有做了一些簡單的假設,用油價代表通膨
在A、B、C、D四區美元在利率評價下該漲沒漲,反而是下跌的
很大的原因即是因為物價的上揚
搭配圖形可看出該四個時期,油價都是上漲或是大漲的
簡單來說,美元受到利率與通膨雙重因素的影響
當前者波動小,受後者的影響就大
#圖形值得你收藏

本文解釋這一篇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sdaddy/posts/1186029768560274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