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農產品】美元走強導致小麥玉米續跌 需求前景推動黃豆上漲

 

美元走強導致小麥玉米續跌

需求前景推動黃豆上漲

 

【近期事件】

11/7晚上11:30公布EIA乙醇產量及庫存報告

11/8晚上9:30公布11/25-12/1出口銷售報告

11/9公布作物乾旱報告

11/10凌晨1:00公布12WASDE、凌晨4:30公布CFTC持倉報告

 

【農產品】

小麥:

美元走強,小麥持續因美國出口需求問題而疲軟,導致6CBOT小麥主力合約3月份期貨價格下跌1.35%至每英斗729美分。雖然美麥已創今年新低,但俄羅斯小麥的價格卻依舊比美國還低。市場確實有需求,但俄羅斯小麥價格競爭力較高,澳洲也有大量作物即將進入市場。

 

11/25-12/1一週小麥出口檢驗量為334,653公噸,佔出口檢驗總量的13%,較上週成長69%,較去年同期成長35%,高於市場預期高標,市場預期範圍在17.5-30萬公噸之間。去年同期出口檢驗量為248,553公噸,今年累計出口檢驗量為10,910,113公噸,去年同期的累計出口檢驗量為11,152,848公噸,年減2%

 

11/18-11/24的一週小麥出口銷售量為162,500公噸,較上週下滑68%,低於市場預期低標,市場預期範圍在20-60萬公噸之間,最大出口地為阿爾及利亞(58,300公噸)。

今年累計出口銷售量為13,451,600噸,去年同期累計出口銷售量為14,319,100噸,年減6%

 

美國農業部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小麥出口量將年減3%2109萬公噸。

 

截至1127

美國冬小麥生長良率為34%,市場預期為33%,上一週為32%,去年同期為44%

生長良率雖較上週有所改善,但仍是歷年來次低,僅高於2012年。

出苗率為91%,上一週為87%,去年同期為91%,五年均值為90%

 

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美麥的前景為供給穩定、國內需求量增加、出口不變、以及期末庫存減少。

國內需求量預估上調500萬英斗,達10.93億英斗,原因是因為糧食用量的增加。在最新的NASS麵粉加工產品報告中,由於第三季度小麥麵粉的強勁增長,小麥在糧食用量上增加了700萬英斗達創紀錄的9.77億英斗。

期末庫存由於需求量的增加,預計下調500萬英斗至5.71億英斗,為2007/08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全球小麥前景為供給、需求、貿易、及期末庫存的增加。

全球產量預估上調98萬公噸至7.8268億公噸,因為澳洲、哈薩克、以及英國產量的增加,抵銷了阿根廷及歐盟產量的下降。

澳洲產量上調了150萬公噸至3450萬公噸,主要原因是因為過去一個月的降雨量高於平均,有助於作物生長並提高了單產。

阿根廷產量的下調,原因是因為10月大部分時間持續普遍的乾旱,進一步侵蝕了單產潛力。

全球出口預估上調了32萬公噸至2.0865億公噸,主要是由於澳洲、哈薩克、以及英國出口的增加,抵銷了阿根廷出口的減少。

全球庫存預計上調28萬公噸至2.6782億公噸,因為澳洲及印度的增加,抵銷了歐盟的減少。

 

 

 

 

 

玉米:

美元走強,玉米持續因美國出口需求問題而疲軟。美國統計調查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美國出口玉米量為207.7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五成,導致6CBOT玉米主力合約3月份期貨下跌0.51%至每英斗637.25美分。

 

11/25-12/1一週玉米出口檢驗量為524,313公噸,佔出口檢驗量的20%,較上週成長73%,較去年同期下滑33%,接近市場平均預期,市場預期範圍在30-75萬公噸之間。去年同期的出口檢驗量為786,873公噸,今年累計出口檢驗為6,341,436公噸,去年同期累計出口檢驗為9,420,481公噸,年減33%

 

11/18-11/24的一週玉米出口銷售量為632,700公噸,較上週下滑74%,接近市場預期低標,市場預期範圍在50-100萬公噸之間,最大出口地為墨西哥(387,100公噸)。

今年累計出口銷售量為18,352,400噸,去年同期累計出口銷售量為35,430,300年減48%

 

美國農業部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玉米出口量將年減13%5461萬公噸。

 

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美國玉米的前景為產量、需求量、以及期末庫存增加。

玉米產量為139.30億英斗,較10月上調了3500萬英斗,主要是因為單位面積產量上調了0.4英斗/英畝至172.3英斗/英畝。

出口量預估與前月相同為21.5億英斗。

而基於較高的產量,美國農業部也上調了飼料用量2500萬英斗,最終結轉庫存上調1000萬英斗至11.82億英斗。

美國農業部預估本月市場平均交易價格與上月持平,為每英斗680美分。

 

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全球玉米的前景為產量、貿易量、以及庫存減少。

美國玉米產量的增加,被歐盟、南非、以及東南亞的產量減少所抵銷。

歐盟玉米產量下調主因為匈牙利產量減少,而南非產量的下調主要是因為預期種植面積將減少。

全球貿易量的下滑主要是因為南非出口的減少以及越南、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進口量的減少,阿根廷的玉米出口裝船量也從20223月開始有下滑的趨勢。

全球玉米庫存下調43萬公噸至3.0076億公噸,主要是因為南非庫存的下調,部分被美國及東南亞的庫存增加所抵銷。

 

 

 

 

 

黃豆:

豆粉大漲、美國農業部公布出口50.4萬噸黃豆、及路透社報導中國或將宣布新的防疫鬆綁,推動6CBOT黃豆主力合約1月期貨大漲1.2%至每英斗1455美分。

 

11/25-12/1的一週黃豆出口檢驗量為1,721,828公噸,佔穀物出口檢驗總量的65%,較上週下滑15%,較去年同期下滑27%,接近市場平均預期,市場預期範圍在110-240萬噸之間。去年同期出口檢驗量為2,369,146公噸,今年累計出口檢驗量為21,175,728公噸,去年同期累計出口檢驗量23,769,496公噸,年減11%

 

11/18-11/24的一週黃豆出口銷售量為693,800公噸,較上週下滑1%,接近市場預期低標,市場預期範圍在60-110萬公噸之間,最大出口地為中國。

今年累計出口銷售量為37,298,100噸,去年同期累計出口銷售量為37,167,100,年增0.35%

 

美國農業部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減5%5,566萬噸

 

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美國黃豆的前景為產量、壓榨量、及期末庫存的增加。

黃豆產量為43.46億英斗,較10月上調了3300萬英斗,主要是因為單位面積產量上調了0.4英斗/英畝至50.2英斗/英畝,愛荷華州和密蘇里州較高的產量是產量上調的主因。

黃豆壓榨量上調1300萬英斗,主要是因為預期豆粉的用量增加。

在出口不調整的情況下,期末庫存上調了2000萬英斗至2.2億英斗。

美國農業部預估本月市場平均交易價格與上月持平,為每英斗1400美分。

 

11WASDE報告預估2022/23年度全球黃豆產量較前月下調46萬公噸至3.9053億公噸,主要是由於阿根廷產量的下滑,因為天氣乾旱以及阿根廷政府估計的收成面積有所減少。

全球黃豆庫存上調165萬公噸至1.0217億公噸,主要是由於中國對於2021/22年進口量的調整影響了2022/23年的期初庫存。

 

巴西農業部11月報告將該國2022/23年度的黃豆產量預估上調115萬噸至1.535億噸,主要因為種植面積的預估較前月上調35萬公頃至4,324萬公頃的影響,較上年度增長4.2%;黃豆單位產量的預估則是維持不變為每公頃3,551公斤,較上年度增長17%;而10月份WASDE也上調2022/23年度巴西黃豆產量至1.52億公噸,較去年成長20%

 

 

 

 

 

 

 

 

 

 

 

美國10月份用於燃料乙醇的玉米消耗量為4.49億英斗,較上月成長17%,較去年減少4%

美國10月份玉米飼料(DDGS)產量為174.5萬噸,較上月成長8%,較去年減少10%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11/19-11/25的一週乙醇日均產量為101.8萬桶,較上週減少2.3萬桶,較去年減少1.7萬桶;庫存為2293.4萬桶,創12週新高,比上一週增加10.5萬桶,比去年增加263.3萬桶。

 

美國油籽加工商協會(NOPA)公佈美國10月黃豆壓榨量和豆油庫存資料。

 

黃豆壓榨量為1.84464億英斗,符合市場預期,非常接近2021年和202010月水準。9月份數據為1.58109億英斗,202110月數據為1.83993億英斗。

 

豆油庫存為15.28億磅,小幅低於市場預期的15.35億磅,年減17%,但仍高於近幾年水準,八個月來首次增長。9月份數據為14.59億磅,202110月數據為18.35億磅。

 

 

 

 

中國海關公布數據顯示,202210月,中國黃豆進口量為413.6萬噸,創下8年來的新低,較前月的771.5萬噸減少46%,較去年同期的511萬噸減少19%;而今年1-10月,中國黃豆進口量年減7.4%7,317.7萬噸,可能是由於全球價格高漲和壓榨獲利率回落導致需求下滑。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202211月平均為135.7點,與10月基本持平。

穀物、乳製品、肉類價格指數較去年下跌,幾乎完全抵消植物油和食糖價格指數的漲幅。

而與202111月同期相比,指數年漲幅僅0.3%

 

糧農組織穀物價格指數11月平均為150.4點,月減1.3%,年增6.3%。全球小麥價格11月下跌2.8%,主要原因是俄羅斯重回黑海出口協議以及協議的延長實施;另一方面,處於高位的小麥價格抑制了美國的進口需求,同時俄羅斯增加向國際市場的出貨也加劇了競爭。11月玉米價格則受到黑海出口協議的影響月減1.7%,而密西西比河航運條件改善也推動價格下行。

 

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11月平均為154.7點,月增2.3%,在連續7個月下滑後首次回升。本月指數上調主要由強勢的國際棕櫚油和黃豆油價格推動,抵消了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價格下跌的影響。國際棕櫚油價格本月出現反彈,主要是受全球進口需求恢復的推動,這是因為相對於其他食用油而言,棕櫚油價格更有競爭力;另一方面,東南亞一些主要種植區降雨過多也導致市場對產量前景的擔憂。與此同時,國際黃豆油價格略有上漲,主要支撐因素是生質柴油行業持續的強勁需求,特別是來自美國的需求;但在美國公布最新生質柴油規範後,需求恐受影響。相較之下,國際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價格在11月下跌,原因分別是對全球供應充足的預期以及黑海出口協議獲得延期。

 

NOAA發佈的30天預報顯示,北極高壓預計將向南移動,12月前兩週將異常寒冷,溫度低於正常水平;到12月中旬過後,西部大部分地區天氣則相對潮濕。

而有鑑於美國多數作物已收成完畢,未來幾個月的天氣將會是影響明年播種土壤的關鍵。

 

 

衡量反聖嬰現象的ONI指標顯示,最近幾個月反聖嬰現象有放緩的趨勢。

各國氣象局表示,今年冬天反聖嬰現象仍持續,但沒有先前嚴重,故對於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可能較往年來的小。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