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國際能源】全球經濟增長疲軟、歐洲貿易商偷偷買進俄羅斯石油,油價收黑

 

全球經濟增長疲軟、歐洲貿易商偷偷買進俄羅斯石油,油價收黑

 

【投資看法】 短期維持區間震盪 偏空看待。

 

 

【近期事件】

4/27    04:30 API公布原油庫存及產量

4/27    22:30 EIA公布原油庫存及產量

 

【原油】

    國際油價周五收低,原因為中國持續清零封城(中國3月原油日均加工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IMF下修經濟成長、歐洲貿易商偷偷買油,削弱能源價格前景。

 

    歐盟副主席表示歐盟將以最小化影響歐洲經濟的方式準備對俄羅斯進口原油實施制裁(具體系局尚未決定)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自4月以來,俄羅斯港口有超過1110萬桶石油被裝載在油輪上,既未標明航線,也未說明運往目的地。俄羅斯原油正運往海上更大的船隻,再與油輪的其他石油混合,目前市面上供應「拉脫維亞混合油」和「土庫曼混和油」的油品都含有大量俄羅斯石油。TankerTrackers.com數據顯示,在俄烏爆發戰爭後,俄羅斯石油最大買家歐盟,3月進口量一度降至每天130萬桶,但4月至今,回升至平均每天160萬桶。Kpler也發布類似數據,歐盟每天進口量從3月中旬100萬桶,至4月上升至130萬桶。

 

    我們認為儘管歐盟想要長期脫鉤俄羅斯能源勢在必行但也不是近期就能完成的有趣的是基於現實考量歐洲為了維持經濟運轉不希望油價持續推高(通膨),同時為了規避制裁與批評,貿易商以模糊化產地的方式進口俄羅斯原油將會成為市場買賣共識畢竟誰不喜歡便宜的原油呢

    上週日報提及利比亞因政治因素導致原油生產停擺,較上週減少了50萬桶/據消息指出利比亞將在數日內恢復關閉油田的石油生產俄羅斯-哈薩克CPC管道從4/22起全面恢復石油出口

 

    目前各國對於俄羅斯能源的態度: 德國外長表示將在年底前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法國財長希望在未來幾週就石油禁運說服歐盟、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若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禁運,明年冬天將面臨嚴重後果、義大利能源部長表示義大利應停止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匈牙利外長表示該國不會支持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實施制裁、日本最大煉油企業新日本石油公司表示在俄烏衝突所有問題解決前沒有購買俄羅斯原油的計畫、印度計畫盡可能購買俄羅斯石油,準備採取長期合約以獲得更大折扣、印尼計畫購買俄羅斯石油、巴西石油部長表示高油價對消費者不利,願意滿足印度石油需求,希望印度投資、荷蘭計畫年底前停止使用俄羅斯天然氣。

 

    我們認為短期油價將會在需求疑慮(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以及中國疫情封鎖)、擔憂供應中斷之間拉鋸波動,隨著美國、OPEC+產量慢慢開出、未來6個月2.4億桶SPR的釋放各國極欲打通膨,油價創高不易。我們會持續觀察以下影響油價的因素:中國封城的狀況、中東地緣戰火(穆斯林齋戒月4/1-5/1普遍認為停戰)俄羅斯的出口量變化的趨勢、歐美對俄原油制裁的力道、伊朗核協議談判進展、對委內瑞拉的制裁、美國頁岩油廠商是否加速增產、OPEC+增產速度、全球油品消費恢復速度、國際對綠能需求的進展、高價的石油產品可能會破壞需求

 

    下圖為四月份EIA SETO對於油價的預測

 

 

 

    下圖為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每日原油產品消費量、每日原油生產量的變化

 

 

 

    下圖為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戰略原油儲備庫存(未來6個月會釋放1.8億的SPR)庫欣原油庫存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庫存持續減少,這將會支撐油價在一定的價格

  

 

 

 

    Baker Hughes Inc.報告表示,截至422日,美國石油與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2座至695座,創20208月以來的新高。其中,主要用於頁岩油氣開採的水平探勘井數量較前週+3座至639座。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較前週+1座至549(6週增加),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1座至144。未來幾個月產能將可望提升。

 

   

 

 

 

    根據CFTC 4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原油期貨的投機者淨部位為307697口,相較前一周,淨多單+2919口 。

    

 

 

 

    2021俄羅斯原油生產1010萬桶/,出口原油 佔生產45%(470萬桶/)。它是世界第三大產油國,僅次於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也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700萬桶/)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國。

歐洲為俄羅斯原油主要出口地,佔俄羅斯原油出口49%(230萬桶/),其中德、荷110萬桶/,中國佔其原油出口1/3(140萬桶/),美國佔其原油出口3%(19.9萬桶/)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