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國際能源】沙特7月再減產100萬桶/日,油市小幅收高

 

 沙特7月再減產100萬桶/日,油市小幅收高。

 

 

【近期事件】

06/08 04:30 API公布原油庫存22:30 EIA公布天然氣庫存23:00EIA公布原油庫存及產量

 

【原油】

 

    週一油市續漲,原因為6月大機率不加息和非農數據火熱以及OPEC+延長自願減產協議至2024年底和沙特自願7月進行減產100萬桶/日,OPEC+會議減產保價訊號強烈,帶動油價續漲。然而,昨天油價衝高回落,小漲作收,代表空頭力道仍強。油價上方有壓,原因為俄計畫6月將海運柴油出口量提高1/3中國製造業PMI進一步萎縮以及市場仍擔憂美國下半年經濟前景(信貸緊縮7月有機會加息),仍是相當大壓力(季線有壓)。油價下方有支撐原因為美國計畫8月回購300萬桶原油以補充SPR、美國鑽井活動放緩(Q3產量成長料陷入停滯)OPEC+減量保價將導致第三季全球供需缺口擴大和夏季駕駛汽油消費旺季來到。短期價格區間震盪70-74震盪拉回偏多操作,我們認為油價持續反彈空間有限,反彈持續端看後續歐美中夏季需求復甦的狀況以及OPEC+實際減產執行率(端看未來歐美中經濟數據及每周公布EIA數據),中長期仍是震盪下跌態勢(經濟軟著陸)

 

消息面:沙特將其7月面向亞洲買家的旗艦原油阿拉伯輕質原油的價格提高到六個月的高位,7月裝運的阿拉伯輕質原油對亞洲的官方銷售價格(OSP)6月提高0.45美元/桶,達到每桶較安曼/杜拜報價高3美元。沙國也提高7月運往亞洲的其他等級原油的OSP,都比6月的水準提高0.45美元。

 

影響油價利多因素:

1.OPEC+宣布減產

5OPEC原油日產量可能較4月減少50萬至2826萬桶OPEC 受配額限制的成員國5月履行137%減產承諾(4194%)OPEC 受配額限制的成員國4月產量比目標額減少120萬桶/(3月為93萬桶/)2023/6/4OPEC+決議將減產366萬桶/日協議延長至2024年底5月至今OPEC+石油出口總量下降80萬桶/日。沙特2023/7自願額外減產100萬桶至900萬桶/(可能延長)OPEC+同意2024/1/1-2024/12/31將總體產量目標降低140萬桶/日至4046萬桶/日,部分國家產量配額的增減調整將符合其產能,屆時阿聯酋配額獲得提升25萬桶/,數個產能不足的非洲國家配額遭到削減俄羅斯目標產量下調65萬至982.8萬桶/日,等同於延長目前自願減產50萬桶/日的政策。沙特的財政預算需要油價維持在每桶81美元以上。

 

2.美國5-9月駕車出遊旺季 煉油廠產能利用率將提升(本季目標處理1790萬桶/ 94%產能)

2023全球旅遊市場預計9.5兆美元,對全球GDP貢獻與2019相比僅差5%2024全面復甦超過2019IEA認為下半年供不應求約200萬桶/日。

 

3.美國計畫最快今年秋季補充SPR

白宮曾於2022/10表示,將以每桶67~72美元(或更低)的價格收購原油建立SPR。美國6/9將公布收購300萬桶SPR的競標結果,預計8/1~8/31運送。除了直接回購,順利取消2024-27財年國會授權出售的1.4億桶SPR;政府回購數量可能僅有4000萬桶。

 

4.美產量增速放緩(鑽機數連5週減少) 目前投資動能續降,產量成長預計Q3放緩。

5.原油裂解價差向上

 

6.沙特將7月售往美國亞洲和西北歐的石油出口售價全面上調。

 

 

 

影響油價利空因素:   

1.美國下半年經濟前景擔憂(信貸緊縮)和地區銀行危機。7月加息一碼機率提升。美能源部將與多方合作尋求降低油價。

 

2.美國與非OPEC+國家產量緩步增加。

EIA表示美國2023/6頁岩油產量將增加4.1萬桶/日至933.2萬桶/(連六個月攀升),此將創下2019/12月以來的新高,相比201911月的創新高產量為927.5萬桶/日。美國二疊紀盆地頁岩油產量可能在5-6年內見頂。美油產量長期增長三瓶頸:面積生產率下降、油田成本上升供應鏈瓶頸、投資戰略的結構性轉變。與鑽井平台數走勢分歧,除了反映3~4個月的生產時間差以外,庫存油井續降、鑽井效率回升均為原因。

 

 

3.美計畫釋放2600萬桶原油,預計將在4-6月交付(全球供應增加30萬桶/),此為2015立法授權的出售計畫。5月至今出售535.2萬桶。

 

4.中國復甦不如市場預期,復甦緩慢,且有通縮風險壓力加劇。

 

5.俄持續出口廉價重質原油(仍在高位)俄計畫6月將海運柴油出口量提升1/3(136萬噸超低硫柴油)。俄5月西部港口裝載量達到4年來最高水平。印度5月進口俄油月增15%196萬桶/(佔原油進口42%)

 

6.籌碼偏空

 

 

 

【美國天然氣】

     

 

     

 

    週一天然氣反彈至2.245,反彈原因為產量稍微下滑6月下旬強勁空調降溫需求預期增加以及全球原油供給減少支撐LNG價格(沙特減產 美國鑽基數下降)。近期價格疲弱原因為短期溫和氣溫導致天然氣需求疲弱(6/12前空調需求仍疲弱,未來幾周天然氣庫存的注入量將高於平均。)以及LNG對歐出口放緩(歐洲補庫存進度超於預期)。整體基本面仍較差勁。然而,近幾週我們觀察到庫存較五年平均增加的幅度有縮小,搭配生產活動增速放緩(Baker Hughes Inc.報告表示,截至62日,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持平137)及仍可期待美國夏季空調用電需求(6月中旬之後美國才會出現大面積高溫),我們認為這兩天價格看起來有止跌跡象,若拉回2.22附近,可偏多操作,等待天氣預測有明顯變熱,上漲動能才能持續。

 

    令多頭稍微欣慰的是生產商放緩開採計畫及煤轉氣需求增加和南中部的盈餘雖然強勁,但已連續第10週收窄,有利收緊庫存平衡。EIA最新月報預測,今年夏季國內用於發電的天然氣消耗量將創歷史次高,僅次於去年夏季,將能提振價格。

 

    近期天氣溫和,要等到6月中旬後證明更炎熱的天氣能產生降溫需求才能使盈餘得到改善。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出現持久的牛市遊行。要持續上漲至3美元,可能需要使產量收緊2-3 Bcf/d,或是夏天炎熱天氣要大力幫忙才能使得庫存盈餘縮減到300BcfNatGasWeather預計如果六月至八月比正常更熱,並且平衡收緊了3-4 Bcf/d,那麼有機會迅速減少盈餘。如果LNG出口增加超過15 Bcf/d,且美國產量降至98-99 Bcf/d以下,则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然而,從長遠來看,人們對於LNG出口是否能夠保持過去一年的狂熱步伐存在一些擔憂(目前對歐洲出口下降,對亞洲提升)

 

    展望下一次庫存報告(截至6/2當週),預計增加116Bcf(5年平均+100Bcf 去年同期+99Bcf) ,良好天氣預報將導致接下來幾週的庫存大量增加約100Bcf,這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盈餘。5月中旬開始,每週大量庫存注入可能會使得價格保持較低的勢頭

 

 

影響天然氣價格利多因素:

1.LNG出口高位但最近有些放緩ICIS預測中國2023LNG進口達7200萬噸,較2022年增15%Freeport LNG 全面投產2.38 Bcf/d。美國未來十年內預計出口 22.3 Bcf/d2023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主要將是來自於亞洲與中東市場的帶動,中國天然氣需求預估將年增6%2023/5美國LNG出口降至766萬噸,向歐洲出口減少,增加對亞洲和拉美的出口

2.價格偏低導致幾家生產商計畫今年可能減產

在即將到來的降溫季節中,每月產量增長平均將達到0.25 Bcf/d。天然氣產量2023保持在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因為預計 20242025將有更多的美國出口設施投入使用,LNG需求將增加。哈里伯頓公司CEO於最新的電話會議表示當未來 24 個月內新增 6 Bcf/d LNG出口能力上線時,天然氣市場的疲軟將得到解決。截至526日,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4137(生產商應對暴跌價格的手段-生產放緩預期)

 

3.炎熱夏季將要來臨。

 

影響天然氣價格利空因素:

1.歐洲儲備進度超於預期及溫和氣溫需求平淡以及疲軟工業需求 可能會影響美國出口

歐盟將能源使用量削減15%措施延長到20242024年底,歐洲LNG進口能力與 2021相比,該地區LNG 再氣化產能總計6.8 Bcf/d(擴張 34%)。預計到2023年底,歐盟和英國的LNG進口碼頭產能將增加約5.3Bcf/d 。到 2024年底,該產能將再增加1.5 Bcf/d,與2021相比,該地區新增 LNG再氣化產能總計6.8 Bcf/d(擴張34%)。6/5歐洲天然氣大漲,原因為沙特減產。

 

 

2.經濟前景擔憂 美國工廠活動連續六個月收縮

 

3.5月天氣溫和 需求平淡 。今年可能出現更多水力發電抵銷煤改氣(供水條件的改善將有助於在未來幾個月內增加加州和西南部的水力發電量。)

 

4.目前產量仍強勁維持高位100 Bcf/d

 

5. 美國庫存進入補充庫存季節。庫存仍高於5年平均

截至526日當週,美國天然氣庫存+110Bcf高於預期 (2018-2022平均+101Bcf,去年同期+82Bcf)2446Bcf ,較過去5年的同期平均值2097Bcf增加349Bcf ( +16.6%),較去年同期1889Bcf增加557Bcf(+29.5%)。南中部的盈餘雖然強勁,但已連續第11週收窄。即使考慮到短期的寒冷天氣,豐沛的儲氣庫剩餘量仍超過300 Bcf,市場預計會保持供過於求的狀態,直到產量明顯下降。產出需要減少2-3 Bcf/d並保持在這個水平上,同時結合高溫天氣模式才能使價格有意義地改善。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