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占台股市值比僅次半導體 GDP貢獻12年來近零成長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6日電)金融業占台股市值
比重僅次於半導體業,被譽為另一座護國神山,但近
12年金融業產值對GDP貢獻比近乎零成長。金融業者
分析,金融產業屬政府高度管制的特許事業,銀行規
模小,與台積電國際競爭力不能比,「哪家金融業有
真正走出去?基本上台灣金融業吸收的資金都是本地
的錢。」

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名目生產毛
額達新台幣22兆6665億元,相比2011年的14兆2622億
元,成長8兆4043億元,同時間金融保險業產值自
9090億元攀抵至1兆4486億元,成長5396億元。

從占比看,近12年間金融保險業對GDP貢獻始終在
6.36%至6.76%間徘徊,2022年金融保險業對GDP貢獻
6.41%,更僅較2011年的6.37%微幅增加0.04個百分
點,走過12個年頭,金融業產值對GDP貢獻比近乎零
成長。

一家大型民營銀行主管直言,台灣電子科技業登上
國際舞台和全世界競爭,金融業卻是屬於政府高度管
制的特許事業,兩者競爭力自然有差。

他舉台積電為例,台灣市場貢獻台積電營收占比不
到1成,其他營收均來自國外市場,「但在台灣的金
融業,你看不到iBanker,哪家金融業有真正走出去?
基本上台灣金融業吸收的資金都是本地的錢」。

這名主管說,像星、港等地,當地金融業服務多是
跨國企業而非本地企業,台灣不夠國際化,金融業僅
在國內市場分一點點利潤,是金融業產值對GDP貢獻
難有大幅躍進的主要原因。

另一家金融業主管提出類似觀點,他認為,英國雜
誌The Banker公布全球1000大銀行,台灣在前百大家
數掛零,國內銀行業規模都太小、缺乏競爭力,無法
擴大跨國業務,是導致產值偏低的原因。

這名主管說,這也導致台積電海外擴廠時,不是台
灣金融業先在當地提供奧援,而是台積電或其他台商
企業先出去闖,台灣的銀行業再陸續跟去設點,古語
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狀況卻反其道而
行。

對於台灣金融業產值比重難以提高因素,金管會官
員則認為,相比其他國家,一定有競爭或價格因素影
響,國內利差有限、金融業手續費收費低廉,加上金
融體系過多資金投資海外有價證券,導致未能在國內
創造更多產值,但官員強調,單看一項指標斷定金融
發展的競爭力,過於片面。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