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啟動首批碳權交易 宣告台灣進入碳有價時代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3年12月22日電)台灣碳權
交易所今天啟動首批國際碳權交易,第一波上架來自
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地區的碳權,台積電
(2330)、鴻海(2317)、中鋼(2002)與台灣金控
等近30家業者有意「搶頭香」參與交易,以進行產品
碳中和等,迎戰國際減碳浪潮。

企業衝刺淨零目標,對碳權需求若渴,台灣碳交所
8月成立,今天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國發會主委
龔明鑫、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經濟部長王美花、環境
部長薛富盛等部會首長,台積電、鴻海、公股與民營
金控、中鋼、華邦電、長榮海運、南緯實業、中華電
信等業者共襄盛舉,宣示台灣正式進入「碳有價」新
紀元。

台灣碳交所上架的首批國際碳權估計有5萬噸至10
萬噸,來自亞洲、非洲與南美洲,均是由國際獨立機
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GS)等認證。

今天出席啟動儀式的企業將近30家,預期將參與交
易,比原預期熱絡,傳產、科技、金融業者均展現淨
零不落人後的決心,並將獲發首購證明。

企業買進碳權後,不能再把碳權放在碳交所平台轉
售,目前使用上端視業者各自用途,以及供應鏈要求
進行安排,未設定「有效期限」。

目前商品屬於國際「自願性」碳權,非「強制性」
碳定價下產品,因此不可抵減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台灣碳費抵減方面,「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
尚在研擬階段,因此現階段國際「自願性」碳權主要
是供廠商進行產品碳中和、符合國際供應鏈及ESG要
求等,仍無法用於抵減國內碳費。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