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中韓PCB廠競合 南向新戰局成形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3年11月17日電)台、
日、中、韓廠在PCB與載板領域維持競合關係,兩岸
合計已有超過20家PCB製造商宣布泰國投資計畫,全
球PCB產業也在東南亞開闢新戰場。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今天發布新聞稿宣布,
因應新南向趨勢,台灣電路板協會與電電公會將於
2024年2月29日至3月2日,在泰國曼谷攜手台廠參與
「泰國電子智慧製造系列展」(Intelligent Asia,
Thailand),促進泰國產業鏈的合作與交流,健全在
地的PCB生態系統。

TPCA指出,亞洲在電子製造業中一直扮演著關鍵
角色,超過9成的電路板在此製造,其中又以台灣、
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的電路板企業最重要,「多年
競合下,彼此也找到所屬的市場定位」。

以產值而言,台商為全球最大的電路板供應者,產
品齊全、技術領先;陸資次之,以硬板為大宗;日商
居第3,以載板及軟板為主;韓商第4,主攻載板領
域。

TPCA進一步分析表示,應用最廣的硬式PCB(含單
雙面板、多層板、HDI板)因技術成熟,競爭最大,
由擅長成本管控的台商及陸資板廠主導。

擁有終端產品設計優勢的日韓廠,其PCB產業因技
術優勢且生產成本較高,已逐漸退出中低階產品,轉
型往技術門檻較高的軟板及載板領域。日本為全球第
2大軟板、第3大載板生產國,主要為半導體、通訊與
車用電子的應用。

韓國大廠則在退出HDI後,高度集中於載板發展,
如今已是全球第2大載板生產國,產品以BT載板為
主,應用於手機AP、DDR、SSD。

觀察生產地,TPCA表示,台灣PCB產業自去年迎來
一波東南亞投資熱潮,泰國成為多家PCB台廠的首
選,曼谷周邊有望成為繼桃園、中國昆山、湖北之後
的PCB新聚落,看好群聚能夠減少廠商的物流、採購
成本,更能激發產業的創新與突破。

日本方面,TPCA指出,日本PCB產業仍有5成在日
本生產,其次為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泰國、越南),
近年來專注於載板與車用板業務,以ABF載板為主,
此高階產品生產主要集中於日本境內,包括IBIDEN、
SHINKO、MEIKO與KYOCERA等廠商;而車用PCB應
用涵蓋較廣,如軟板、HDI與多層板產品等,此類產
品相對成熟穩定,且勞力較密集,生產基地則橫跨日
本及海外,主要廠商為MEKTEC、MEIKO與CMK。

韓國方面,TPCA說明,韓國PCB廠有6成在韓國境
內製造,其次為中國大陸與東南亞(越南、馬來西
亞),原本擅長HDI領域的韓資,在台商與陸資的競
爭下,這幾年韓國大廠如三星電機(SEMCO)、LG
Innotek與大德電子(Daeduck Electronics)皆已退出,
轉往高附加價值的載板業務,並強化韓國本土與東南
亞的生產量能,其中SEMCO、LG Innotek、Daeduck等
廠商積極擴張ABF載板產能,而Simmtech則持續深化
BT載板與高階HDI業務。

觀察陸資PCB大廠,TPCA指出,幾乎100%的生產
都在中國境內,但去年底起陸資大廠紛紛宣布前進泰
國設廠,此為中國大陸PCB產業向海外移動的新里
程,此波投資第一階段量產時程,大約落於2024下半
年至2026年,預估2026年陸資PCB海外生產的產值比
重將提升至1.5%到2%。

汽車產業的發展是陸資板廠的另一個亮點,汽車原
本即是中國大陸的重點扶持產業,經濟規模將再度放
大,對PCB產品的影響力將不亞於電腦、通訊以及消
費性產品。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