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膨襲來 央行:台日韓食物類上漲衝擊物價最大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2年06月19日電)央行表
示,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能源與糧食通膨挑戰,亞洲國
家台灣、日本、韓國的食物類商品權數較歐美高,因
此食物類價格上漲對通膨的影響大,但預期主要經濟
體通膨率多可望在今、明兩年間回落。

中央銀行在理監事會議會後參考資料指出,2021年
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已升高,今年因俄烏戰爭進一步帶
動大宗商品價格大漲,導致全球通膨壓力上升,主要
經濟體都面臨能源通膨與糧食通膨挑戰,但在通膨走
勢與成因上不盡相同。

央行指出,美國勞動市場供需失衡情況嚴重,英國
則因為脫歐而勞動力短缺,兩國薪資大漲再添通膨壓
力。

央行表示,歐元區部分,因為俄烏戰爭地緣關係,
能源與糧食供應減少及擔憂情緒,帶動物價廣泛上
漲,近幾個月的通膨率飆升到歷史高點,如果戰爭情
勢惡化,在能源替代來源有限且價格相對高昂下,各
部門投入成本上升,恐造成高通膨現象持續更長的時
間。

在亞洲地區,央行分析,日本、韓國、台灣的能源
進口依賴程度較高,不過由於亞洲經濟體多設有油價
平穩機制,除了韓國外,油料費漲幅相對較低。此
外,日本、韓國跟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偏低,且食物類
商品權數相對較美、英、歐來得高,因此食物類價格
上漲對通膨率的影響大。日本、韓國貨幣對美元貶值
幅度較大,也增加進口成本的壓力。

央行指出,中國大陸「保供穩價」機制有助平抑物
價,整體通膨上漲情勢相對溫和。

央行表示,目前各經濟體都推出多項平抑國內物價
措施,像是美國正考慮限制石油出口與調整對中國大
陸加徵關稅項目,希望能穩定本國物價。除了日本與
中國大陸外,其餘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都已經加速
趨緊,以因應通膨上行風險。

展望未來,央行指出,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多可望在
今、明兩年間回落。不過,地緣政治因素或保護主義
抬頭加劇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現象、為因應極
端氣候所採行的相關措施等,恐增加未來通膨壓力。

另外,先進經濟體加速緊縮貨幣政策、新興科技運
用與企業數位轉型、人口持續老化造成消費與投資不
足等,則有助減輕通膨壓力,因此,後續通膨走勢不
確定性仍高,必須密切關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