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擬納管臉書、YouTube 保障使用者權利違法將開罰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022年07月3日電)NCC日
前通過「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擬納管臉書、
YouTube等大型網路平台,規劃如YouTube這類大型
平台,若違反單一義務,最高可開罰新台幣1000萬
元。學者表示,這是國內首部網路平台監理草案,效
法歐盟數位服務法保障使用者權利,邁出台灣網路平
台監理第一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研議1年多後,於6月
底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法案分成11章,規
劃納管5大類網路平台,包括光世代、凱擘大寬頻、
VMware、Dcard、奇摩拍賣、YouTube、臉書等都須
遵守不同程度的義務。

其中,包括臉書、YouTube等有效使用者230萬以上
的平台,可能被納入指定線上平台服務提供者;若違
反單一義務,最高可開罰新台幣1000萬元。

北科大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台灣法律
科技協會理事長江雅綺告訴中央社記者,以國際管理
趨勢來看,歐盟是目前對科技平台最積極監理地區,
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SA)目的是要保障使用者權
利、要求科技平台應有一定自律機制並提高透明度,
NCC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基本上就是跟隨DSA的腳
步。

江雅綺指出,台灣「數位中介服務法」主要規範平
台兩部分,一是對平台課責,二是要求平台提高透明
度,大型平台須揭露廣告、推薦系統等參數。

另一部分則著重如何處理違法訊息,法院若核發資
訊限制令或緊急資訊限制令後,平台必須下架相關內
容,江雅綺認為,過去當然也能處理違法內容,但本
法算是把相關程序也明確化。

前NCC委員、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陳憶寧接受越
洋視訊採訪時表示,歐盟的DSA讓大型科技平台都很
緊張,台灣草案大部分設計都跟隨歐盟作法,肯定台
灣在網路平台監理上跨出第一步。

陳憶寧目前也是Meta的全球監察委員會(Oversight
Board)委員,兩者互相獨立;如果民眾對臉書相關
貼文處理有所不滿,可以向監察委員會提出申訴,因
此陳憶寧對臉書自律機制流程等相當熟稔。

陳憶寧認為,草案用意主要是希望平台建立自律機
制,如果平台本身就有很好的自律機制,其實不用太
擔心草案的影響。不過,NCC也要求平台要提供透明
度報告等資訊,NCC是否有能力評估業者提供資訊的
正確性,技術面有難度,未來執行量能上也是考驗。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