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家庭收支年所得72.4萬 低於平均值113.7萬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5年1月18日電)在少子
化及高齡化雙重夾擊之下,台灣今年正式步入超高齡
社會,意即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根據
統計,全台有236.8萬戶家庭是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
長,但逼近5成的高齡家庭落在「最低所得組」,凸
顯台灣高齡貧窮的問題。

主計總處官員也說明,家庭收支調查是由調查員訪
問,了解家庭年度所得、收支情況,不過並不包含
「財富」,也就是說,儲蓄不會包含在內。

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突破
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但若根據現有統
計,拆解以高齡者為主要成員的家庭結構,便會發
現,「高齡貧窮」問題不容忽視。

攤開主計總處2023年家庭收支調查,其中一項統計
是以經濟戶長年齡,來看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消費
支出等經濟概況。

「經濟戶長」是指戶內成員中,收入最多且負責維
持家庭主要生計者。若屬於雙薪家庭,對家庭經濟貢
獻相仿,以年長者為經濟戶長;若戶內成員均無職業
又無收入,則以戶籍戶長為經濟戶長。

雖然高齡經濟戶長家庭與「戶內人口皆為65歲以上
家庭 」不完全吻合,前者因戶內可能有其餘低於65歲
住戶,數量大於後者,仍可概括看出台灣的高齡家庭
面貌。

台灣由65歲以上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的家庭數量達
236.8萬戶,平均每戶人數僅1.92人,可支配所得新台
幣72.4萬元,遠低於全體家庭平均的113.7萬元,年均
消費支出則為62.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若將可支配所得按戶數5等分位組
分,由高齡者擔任經濟戶長的戶數中,竟有逼近5
成、共116萬戶的家庭落入最低所得組(第1分位
組),而且他們的全年消費支出大於可支配所得,也
就是支出大於收入。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家庭收支調查主要調查「所
得」,包含薪資所得、租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政府
補貼等,而65歲以上民眾多已退休,少了薪資所得,
可支配所得明顯較少,部分高齡經濟戶長家庭確實面
臨必須動用老本的狀況。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說,超高齡社會來
臨,加上低通膨時代成為過去式,未來通膨率落在2%
上下恐成新常態,房租、外食、醫療成本樣樣皆漲,
多數民眾都感受到壓力,遑論退休後所得銳減的高齡
者。

吳大任表示,整體而言,台灣仍是富裕社會,但貧
富差距擴大、社會福利制度又不如西方國家,再加上
人口結構迅速老化等議題,政府必須及早處理。

吳大任建議,政府應該做到解決最基本的生活需
求,從社會住宅、低收入戶補貼著手,讓高齡弱勢者
得以安居;至於年輕世代,必須提前做好理財規劃,
才能避免老年生活過於困苦,「自己的晚年自己
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