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外匯管制言論市場震驚 學者:不至於走回頭路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2年09月28日電)中央銀
行總裁楊金龍昨天在立法院備詢時說出必要時可以祭
出外匯管制一席話,震驚金融圈;學者直言,台灣是
自由開放市場,央行要穩定金融市場還有很多工具可
以使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都不曾實施外匯管
制,央行應該不會走回頭路。

早期台灣經濟尚未發展,缺乏外匯,政府因而規定
所有公民營事業、個人和團體所賺到的外匯,最後都
必須賣給中央銀行來集中保管、調度、運用。

不過隨著各國走向貿易自由化,台灣在外匯市場制
度愈來愈健全,到了1987年,政府鑒於央行的外匯存
底已經相當豐富,也希望達到活絡金融市場的目的,
因此決議停止管理外匯條例部分條文的適用,取消所
有的外匯都必須賣給中央銀行的規定,准許公民營事
業、個人和團體自行持有外匯,自行運用。

台灣解嚴35年,解除外匯管制也邁向35年,早已是
自由開放的市場。就連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前
央行總裁彭淮南也是關閉國內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
(NDF)市場,阻斷投機客狙擊管道,並未動用外匯
管制。

然而,楊金龍昨天在立法院被問及央行針對外資大
量撤出的做法時表示,目前為止央行的因應措施都非
常好,若未來真的發生外資大量撤出,央行會思考是
否實施外匯管制,這番談話引發市場譁然。

不具名學者認為,金融市場動盪時,光是央行喊話
就對市場具有影響力,且台灣有豐沛的外匯存底可做
為後盾、進場調節抵禦熱錢出逃,也還有其他政策工
具,因此央行沒必要、也不需要走到外匯管制這一
步。

學者解釋,外匯管制是很嚴重的措施,非常時期才
會動用,如戰亂、戰後時期等,除了對資金進出進行
總量管制,也可能規範企業、甚至個人攜帶外匯進出
的額度,一般是極權國家才會有的做法。

學者分析,如果真的走到外匯管制這一步,市場會
恐慌,不只大舉撤出資金,外資對台灣的投資意願將
驟降,但台灣應不至於走回頭路,畢竟就連亞洲金融
風暴時期,都不曾實施外匯管制。

匯銀人士則表示,市場反應沒有太大,畢竟外匯管
制是非常極端的情境才有可能出現;而且細看當時楊
金龍回答的情境,假設前提頗為極端,實施可能性不
大。

匯銀人士指出,立委質詢時,是以外資匯出1000億
美元的情境假設,但以台灣匯市交易量來看,交投爆
大量時,外資匯出10至15億美元已經非常可觀,因此
外資撤出千億的情境是要非常特殊的情況才可能發
生。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