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半導體若轉IDM模式 將更依賴全球供應鏈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2年10月5日電)美中貿
易戰邁入第4年,美國強力圍堵中國,台灣大學經濟
學系名譽教授陳添枝表示,中國半導體若轉型成整合
元件製造(IDM)策略模式,將較能達到自給自足,
也代表中國會更依賴全球供應鏈。

中經院今天舉行「建立半導體產業之全球韌性供應
鏈」國際線上研討會,場次4主題為「建立長期半導
體韌性供應鏈之前景」。

陳添枝演講指出,美中貿易戰當中,雙方各自目的
是截斷對方半導體供應鏈,但也在其他領域和對方維
持關係,意即需求面保持暢通;例如中國持續和美國
購買晶片,所謂中美脫鉤並非完全正確,「只是某一
面脫勾而已」。

他進一步說,不僅美國對中國出口半導體類產品節
節攀升,貿易戰更間接提升中國和其他亞洲鄰國的半
導體貿易,中國對亞洲區依賴度明顯提高。

陳添枝表示,中國傳統策略是所有資源都導入一家
或少數公司,讓該公司成為產業領頭羊,在全球占據
一席之地,成功案例是電子設備製造商華為。若以半
導體來說,則是中芯國際(SMIC),這家公司後來
轉型成與台灣類似、提供晶圓代工服務,但仍持續接
受來自政府大量補貼。

美中貿易戰邁入第4年,疫情影響之下,電子產品
需求明顯提高,儘管中國政府積極提升產能,目前仍
未看出明顯成效;以中國IC市場來看,國內產量約只
占總需求6.6%。

談到中國未來策略,陳添枝認為,中國仍可能延續
培植龍頭策略,最有可能對象是華為,因目前華為已
是大型半導體下游廠商,是最有能力建立自給自足生
態系的公司,若要建立IDM整合模型,建置晶圓廠即
可,目前也已有報導指出華為和SMIC將合作興建晶
圓廠,當然仍屬傳言階段。

陳添枝直言,雖然中國政府持續挹注SMIC,但要
邁向最先進半導體製程,只靠SMIC其實很難趕得上
業界龍頭;反倒中國若聚焦創造同質性記憶體等產
品,投注資源在其他公司成功率較高,原因是中國市
場需求龐大,「需要的不是最先進記憶體,只要前一
代或前兩代產品就夠」。

陳添枝進一步說,當「前兩代晶片」成為這些公司
的利潤中心,就能協助中國打造自給自足生態系;若
此事真發生,「我們也不是那麼需要擔心」,因為這
代表中國進口量增加、而非出口量增加,中國將更依
賴全球供應鏈。

柏林智庫新責任基金會科技與地緣政治專案主任克
萊恩漢斯(Jan-Peter Kleinhans)表示,半導體產業會
邁向多元化、破碎化,特地用途晶片、先進封裝技
術、新原料等3項技術趨勢,更會讓半導體供應鏈越
趨複雜,加上氣候變遷、疫情因素,均會為供應鏈帶
來巨大破壞,亟待終端客戶產業加入、分工合作承擔
責任。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