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冠聰訪台在台大座談 講述自家故事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2022年11月5日電)流亡英
國的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近日在台大舉辦座談,
他在會上講述自家故事,感嘆香港從以前是包容中國
政治、經濟難民之地,現在卻成了生產難民的地方。

羅冠聰近期訪台,並於日前在台大舉行座談及義賣
簽書會。座談會吸引許多在台灣不同年齡層的港人前
往聆聽。

羅冠聰時隔3年半訪台,期間香港發生了翻天覆地
的變化。他於2020年中旬離開香港、流亡英國,並撰
寫了「Freedom:How We Lose It and How We Fight
Back」一書。

羅冠聰在座談會上表示,這本書的開端從他父親的
際遇寫起,因為當地村子糧食不足,他的父親在1970
年代從中國偷渡到香港,逃離到香港成為他們唯一能
生存的方法。

之後,他的父親在香港成了一名地盤(建築)工
人,收到一天的薪水是在中國一年的收入。對他來
說,香港是一個救贖、帶有安全感的庇護之地。

羅冠聰說,許多港人的上一輩與上上一輩都有這樣
相同的經歷。香港是一個包容的地方,但是數十年後
的今天,卻成了生產難民而非收容難民之地,並且充
滿了打壓。

羅冠聰也訴說了自己的個人故事。

羅冠聰1993年生於深圳,1999年到香港生活。他回
憶,當時在深圳的羅湖口岸過關時,母親給了他兩張
紙幣,一張是人民幣、一張是港幣,他才有個概念,
「原來過了這個關(口)是有兩種制度的」。

之後,羅冠聰才知道,過了那個關口不一樣的不只
是紙幣、語言,還有兩種對權利的觀念、兩種生活方
式,甚至是兩種人民都不一樣。

而這是他在之後的人生當中才領悟到的。

羅冠聰說,他的成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
的北京奧運,當時香港自我認同為中國人達到高峰。
那時他15歲,看著電視為中國隊伍加油、雀躍;然
而,與之成對比的是在近年的奧運會上支持的是「中
國對面的隊伍」,令「香港人很忙」。

羅冠聰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曾經歷經過一
段「一國兩制」的蜜月期。當時中共給世人的感覺是
會慢慢走向民主化、自由化,香港也能保持一定自
由,是「中國自由化」體現。

他表示,當時的「一國兩制」概念是,「一國」學
習「兩制」,「一國」尊重「兩制」,「當然這回頭
看是很欺騙性的」。

座談會上有人問起目前「香港國際線」的狀況,羅
冠聰回應,他很謙虛地看待此事,認為真正的政治改
革還是會在本土發生,而他的責任是作為一個「擴音
器」(amplifier),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增加影響
力。他也說,他的角色是有歷史階段的,可能在某個
歷史階段會消失。

他強調,香港人要有很強的企圖心,「我們離開了
香港還是心繫香港,做的一舉一動也是幫助香港」。
很多人離開帶著內疚感、負罪感,認為回應負罪感是
生活中很重要的事。

他說,「它可以是負面能量,也可以是驅動你做更
多東西。這也是大家要去生活中要去找的答案。」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