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納管聚焦風控 專家:非要引入實體金融體系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3年04月23日電)金管會
承擔虛擬貨幣監理責任,讓實體金融和虛擬貨幣產業
是否會有新火花增添想像空間;不過專家認為,金管
會納管並不意味要將虛擬貨幣引入傳統金融體系,且
國際已注意傳統金融對虛擬資產曝險衍生的金融穩定
風險。

目前金管會並未核准銀行業從事虛擬資產相關業
務,在行政院指定金管會為虛擬貨幣主管機關後,未
來實體金融和虛擬貨幣產業間應期待新火花還是應慎
防「引火自焚」,在業界引起不同討論。

台灣金融研訓院副所長張凱君認為,金管會納管虛
擬貨幣,主要是針對虛擬貨幣產業現有且外界擔心已
久的弊端,例如犯罪洗錢等層面進行管制,並不見得
有意讓虛擬貨幣和商業銀行間加深連結,將虛擬貨幣
引入傳統金融體系。

張凱君指出,過往監理機關對虛擬貨幣態度審慎保
守,在金管會納管虛擬貨幣後,第一步應會針對目前
已見亂象或潛在風險進行管理,以避免產業造成社會
傷害為目的,而非立即要將虛擬貨幣和傳統金融等量
齊觀,甚至促進虛擬貨幣產業發展。

台灣金融研訓院助理研究員賴建宇指出,傳統銀行
業者若想在信託保管業務上擴及至虛擬貨幣,或兼營
電支業務的傳統銀行業者想將具交易性質的虛擬貨幣
納入可入金的對象、與虛擬貨幣錢包對接等,除了牽
涉技術成熟性外,更關鍵是國內對虛擬貨幣的定位與
現行法規的約束。

賴建宇表示,被示警為高風險的虛擬貨幣,在台灣
並不具有交易媒介性質,並非傳統銀行業者往來對
象,加上傳統銀行業受到主管機關高度監理,若銀行
擬與虛擬貨幣業者有業務合作,將面臨3大難題。

首先,合作業務必須經主管機關審視;其次,虛擬
貨幣業者風險將傳遞至傳統銀行業者;第三,若出現
消費爭議,傳統銀行業者將受到外界更嚴厲的檢視。

知情官員表示,作為虛擬資產業務主管機關和是否
要開放虛擬資產業者與傳統銀行加深往來是兩件事,
截至目前為止,金管會並未核准銀行從事任何虛擬資
產業務,僅可接受虛擬資產業者作為存款客戶。

官員直言,日前美國倒閉的銀行僅是收受虛擬貨幣
業者存款,產生的問題已不小,更何況開放銀行從事
虛擬資產相關業務的風險在美國陸續有銀行倒閉後,
美國已有縮緊虛擬資產相關業務跡象。

實際上,央行研究報告曾示警,近年傳統金融機構
對虛擬資產投資快速成長,意味虛擬資產市場衝擊可
能產生外溢效應,進而對金融體系造成影響;國際清
算銀行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正研議銀行處理虛擬資
產曝險的審慎對策,以減輕金融機構對虛擬資產曝險
造成的金融穩定風險。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