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船迎50週年 海事工程、國艦國造兩大動能拚逆轉勝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023年5月14日電)台船
(2208)為子公司台船環海承造的「環海翡翠輪」6
月將交付,潛艦國造也按進度前進,經過痛苦的學習
曲線,己建立本土的量能,在台船50週年之際,政策
是否持續支持,攸關兩大動能能否讓台船擺脫虧損。

攤開台船財報,從2016年起,幾乎每年的每股稅後
淨利(EPS)皆呈現虧損的狀態,儘管2021年EPS來到
0.02元,但2022年又陷入每股虧損3.78元的局面。

台船由於肩負政府任務,扛下許多民間廠商不見得
願意承接的業務,談到經營,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接受
中央社專訪時,坦言台船「一直很辛苦」。

2016年,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推動的綠能政策,尤其
是離岸風電,讓台船看到營運的新轉機,「這是台船
的一條路」,鄭文隆說。

50週年兩大亮點 環海翡翠輪交付、潛艦國造量產

「(台船)現階段財務比較弱」,鄭文隆說,但隨
著環海翡翠輪即將交付,潛艦國造也有很大進展,現
在的台船無論是潛艦還是海事工程船,都已經具備量
產能力,「今年台船50週年,雖然沒賺錢,但任務都
完成了」。

尤其環海翡翠輪,是台灣第一艘國產海事工程船,
可吊掛4000噸重,為全球第2大型的浮吊船,是協助
離岸風場開發商進行新型水下基礎和新世代大型風機
運輸與安裝作業的利器。

但環海翡翠輪造價超過新台幣100億元,究竟這樁
投資多久可以回收,是投資人心中的疑問,鄭文隆對
此充滿信心,「台船環海7到8年就可以把造船的成本
賺回來」。

鄭文隆說,以台船環海2年多前跟中能風場簽的合
約來看,日租金大概17萬歐元,約新台幣500萬元左
右,展望2026年行情,日租金最高行情可望到40萬歐
元、約新台幣1300萬元。

「海事工程風險大,但也代表高利潤」,鄭文隆指
出,台灣海峽冬天浪大,每年大概200多天可以施
工,但與台船合夥創立台船環海的歐洲DEME
Offshore Holding NV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案場,台灣
海峽不適合開工的時候,環海翡翠輪可以到其他案
場,幫台船環海賺錢,雙方持股各半,「他們賺的錢
我們可以分一半」,挹注到台船環海母公司台船的獲
利。

造價百億的精品船 環海翡翠輪是機會也有挑戰

說到台船的競爭優勢,鄭文隆說,「(台船的)技
術會讓人覺得很不錯」,台船先前曾經幫希臘客戶打
造船舶,但因為當時景氣不好,對方派技師來台灣,
美其名是監工,其實是刁難,就是要讓台船交付不
及,好砍價格,「我當時就果斷說不要(解約)
了」,結果這艘船被刁到完美,反而被日本客戶以更
高的價格買走。

台船在傳統商船市場,受限成本及規模,打不過中
韓,鄭文隆說,台船的商船成本比韓國多2成,跟中
國比則是多3成,即便台灣的航運公司也是捨近求
遠,這次台船有機會打造海事工程船,他當時堅持不
採用外籍兵團,建立本土的建造能量,打造出亞洲第
一、全球第二(吊重量),「如果有機會,我願意重
複造船(指海事工程船)」。

環海翡翠輪被台船視為重要的生財工具,但也有隱
憂。鄭文隆說,新船效率雖高,但租金貴,因此台灣
有些風場業者會去租二手船,或是乾脆買船回來改
裝。

面對市場機制,鄭文隆期待政策面對於離岸風電國
產化能有進一步支持的能量,提供風場廠商採用環海
翡翠輪的誘因,才能推動本土相關產業的正向循環。

台船打造原型艦,從無到有相當艱辛,但卻練出強
大的造艦能力,未來國艦國造量能將持續擴大,尤其
IDS原型艦9月下水測試後若一切順利,2025年交艦
後,接下來後續將有數千億規模的後續潛艦製造計
劃,對台船將是一大商機。

對此鄭文隆說,他當然希望政府能繼續下單,除了
以改善財務為出發點,也有留人才的考量,希望能把
這段期間一起打造潛艦的團隊留住,「量能不要流
失、設備不要閒置」。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