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念茲在茲的通膨關鍵 服務類CPI短期漲勢難歇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3年06月18日電)央行理
監事會15日做出利率按兵不動決策,雖然符合市場預
期,不過央行總裁楊金龍談及通膨則屢次提到「服務
類價格具有僵固性」,且通膨發生質變。究竟這波物
價在漲什麼、服務類又涵蓋哪些層面,彙整重點一次
看懂。

央行於15日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考量台灣面臨
出口放緩、投資疲弱的經濟下行壓力,又有通膨居高
的隱憂,央行理事一致同意做出暫停升息的決策,認
為現階段宜「停看聽」,先觀望緊縮貨幣政策的累積
效果及影響,並持續緊盯物價變化。

「我們(考量)還是以通膨為主」,楊金龍直言,
央行暫停升息的決策,並非外界所言「相較通膨,更
擔心經濟衰退」,而是國內通膨已緩步回降,只是推
力從商品轉為服務,而且服務類價格具有僵固性、居
高難下,通膨率才會持續偏高。

記者會上,楊金龍多次強調通膨結構轉變,細說服
務類價格特性,也清楚表達央行立場「會審慎關
注」。這波物價上漲有什麼不同,服務類價格又發生
什麼事,讓央行嚴陣以待,不敢掉以輕心。

●台灣通膨的推力改變了嗎?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年漲幅已經連續22個月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顯示通
膨壓力明顯升高。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若大致以2023年作為分界,在
這之前,台灣物價上漲主要受到國際農工原料價格飆
高,帶動一連串成本推升的物價漲勢;今年以來,通
膨壓力來源轉為由房租、外食費、娛樂等服務價格推
動。

主計總處官員補充,去年第4季邊境開放後,觀光
旅遊等相關服務需求湧現,今年以來更明顯。

以今年5月物價統計為例,CPI年漲2.02%,其中商
品類漲1.23%、服務類漲2.79%,對總指數影響分別為
0.62與1.40個百分點,顯示服務類已成為推動這波物
價上漲的主要力道。

央行指出,不只台灣,全球通膨壓力來源多從商品
移轉至服務;隨著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回降,各經濟
體CPI商品類年增率趨降,疫後生活正常化則推升餐
飲及娛樂服務需求,各經濟體服務類價格走升,服務
類CPI因而成為通膨的主要推力。

●服務類CPI是什麼,涵蓋哪些項目?

為了讓外界更詳細了解物價變動的情況,主計總處
的物價統計有基本分類(食物、衣著、居住、交通及
通訊、醫藥保健、教養娛樂、雜項)、商品性質別分
類(商品類、服務類)、購買頻度(每月至少購買1
次、每季至少購買1次、每季購買不到1次)、特殊分
類(不含蔬果及能源,也就是核心CPI),以及所得
層級別分類。

若按商品性質別分類,CPI可分為商品類、服務類
兩大類,前者可再細分為非耐久性消費品(蔬菜、水
果)、半耐久性消費品(衣服)及耐久性消費品(汽
車、3C)。

服務類則包含外食費、衣著服務、居住服務、交通
及通訊服務(計程車費)、教養娛樂服務(補習及學
習費、電影票、旅館住宿費)、醫療服務、雜項服務
(理容服務、嬰幼兒照顧服務)等類別。

●服務類價格為何具有僵固性、居高難下?

央行解釋,服務類消費通常具有客製化性質,加上
服務業多是勞力密集,人力成本較高,近期勞動市場
又相當緊俏,缺工頻傳,導致薪資上漲,這些因素均
使服務類價格不易回落。

楊金龍也說,服務類除了本身結構因素,今年以來
還有供需失衡的問題,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政
府宣布解封後,大家一窩蜂的湧向娛樂活動,餐飲及
娛樂服務供不應求,進而推升價格,等到供需平衡,
就會慢慢緩和,「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基於上述考量,楊金龍表示,他不認為服務類價格
僵固造成通膨率持續高於2%的情況會成為新常態。

●今年有機會看到服務類價格漲勢緩和嗎?

儘管央行預測,今年第4季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可
分別回落至1.95%及1.90%,降至2%的通膨警戒線之
下,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直言「太樂觀,
我覺得很難」。

周雨田表示,正如央行所言,今年以來推動CPI漲
幅的主因是服務類,且房租、外食費及娛樂服務漲幅
居高是3大推力;但即便外食費漲勢有告一段落跡
象,房租的漲幅持續高於2%,且「還沒有反應完」。

周雨田指出,根據美國研究,房租指數落後房價大
概1年至1年半的時間,去年年底台灣房價開始緩和,
至今不過半年時間,保守來看,至少還有半年的時間
才會完全傳導至房租;也就是說,房租漲勢至少持續
到今年底。

考量房租仍是重要推力,加上疫後娛樂需求復甦,
周雨田認為,偏高的通膨率恐怕得維持一段時間,今
年底前很難看到降至2%以下。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