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疫後消費「助漲」物價 高利率恐維持更長時間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3年06月18日電)全球慢
慢走出疫情陰影,生活邁向正常化,娛樂、聚餐活動
愈來愈頻繁,不過央行示警,服務類價格居高、核心
物價下跌不易,恐使主要央行維持高利率更長時間,
高利率環境不利民間消費與投資成長,將抑制台灣出
口動能回升。

美國聯準會去年以來激進升息的後座力持續發酵,
全球終端需求明顯萎縮;今年6月聯準會終於按下暫
停鍵,決議在連10次升息後暫時收手,以觀察一年多
來政策緊縮效果。

台灣央行15日理監事會也跟進美國暫停升息腳步,
宣布利率按兵不動,要花一些時間檢視緊縮貨幣政策
的效果及影響,同時大幅下修台灣2023年經濟成長率
至1.72%,較3月預測值2.21%大減0.49個百分點。

央行報告進一步指出,今年仍存在許多變數,恐抑
制成長動能,須留意主要央行維持高利率水準的時
間、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程度、供應鏈庫存調整完成時
間、國際政經情勢變化,以及氣候變遷等5大不確定
性。

央行強調,隨著疫後生活正常化,民眾消費主力轉
向服務類,先進經濟體的餐飲及娛樂服務需求明顯升
溫,加上人力成本上漲,導致服務類價格居高、核心
物價下跌不易,主要央行可能因此維持高利率水準更
長的時間。

央行認為,高利率環境不利民間消費與投資成長,
可能進一步延緩全球經濟復甦步調,抑制台灣出口動
能回升。

此外,供應鏈庫存調整完成時間,攸關台灣下半年
經濟復甦動能。央行指出,由於供應鏈瓶頸期間重複
下單以及疫後遠距紅利消失,去年第2季起,全球終
端產品買氣趨緩,部分廠商開始調整庫存,直到今年
上半年,各產業庫存去化程度不一,拖累國內經濟成
長動能。

央行直言,供應鏈庫存調整完成的時間,將左右國
內民間投資與經濟表現。

原本外界期待中國解封後經濟復甦,可以帶動需求
回升,不過央行表示,中國第1季消費復甦緩慢,民
間投資低迷,加上青年失業率仍高以及地方政府債務
龐大等問題,景氣前景不確定性高,復甦動能不如原
先預估,可能拖累全球經濟成長。

央行表示,全球景氣降溫且不確定性因素仍多,抑
制台灣外需表現,而廠商持續庫存調整,也使民間投
資偏向保守,國內外主要機構陸續下調今年台灣經濟
成長率預測值,區間介於0.7%至2.31%之間,平均為
1.63%。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