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俄羅斯宣布主動減產 50 萬桶,影響解析

  1. 俄羅斯於上週五宣布將在 3 月「主動減產」每日 50 萬桶石油,相當於大約 5%俄國石油供給、 0.5%全球第一季石油消費量,預估 OPEC+ 不會填補缺口。

  2. 減產旨在反擊西方國家限制俄油進口以及價格限制等干預性措施,但我們認為不易複製去年暴漲行情,主因減產規模降低、市場提前預期、油市供需仍偏寬鬆。

MM 研究員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於上週五(2/10)宣布將在 3 月「主動減產」每日 50 萬桶石油,並且表示「截至今日,俄羅斯產出的石油全數售出,但如同先前所述,我們不會將石油賣給直接或間接實施價格上限原則的國家...有助於恢復市場機制。」減產消息釋出後布蘭特油價小幅反彈、最高站上 $86 / 桶。

根據諾瓦克先前公開發言,1 月俄國石油產量介於 980~990 萬桶,相較去年 11 / 12 月大致持平,由於減產 50 萬桶相當於 5 % 俄國石油供給,或 0.5%全球第一季石油消費量(EIA 預估 9,965 萬桶/日)。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俄國減產行動屬於「自願性」,並不包含在 OPEC+ 去年 10 月達成的 200 萬桶減產協議之中,外媒也報導 OPEC+ 計畫不會填補供給缺口。

儘管俄國減產不外乎支撐油價反彈、抵銷歐美制裁、籌措戰爭資金,但我們認為不易再度複製去年上半年油價急漲行情,主要有三點原因包括:

(1)減產規模與延續性降低:俄烏戰爭爆發初期,市場過度悲觀預期俄國減產 200~ 300 萬桶,恐慌情緒引發錯誤定價,儘管實際數據顯示產量僅下滑約 100 萬桶,相較之下,本次俄國宣布減產規模僅 50 萬桶,且 3 月過後減產計畫未必延續 。

(2)減產並非意料之外:諾瓦克在去年 12 月底就表示俄國 2023 年可能消減 5~7 % 原油產量,藉以反制歐盟 / G7 價格上限機制,能源機構也預期俄國石油產量衰退幅度介於 85~110 萬桶區間,因此油價當前水準已部分反映減產預期。

(3)2023 年油市供需仍偏寬鬆:根據 EIA 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估,全球石油庫存未來四個季度料將呈現堆積(每日 104 / 67 / 49 / 31 萬桶),意味著俄國即使貫徹執行 50 萬桶減產計畫,也才調節油市今年供需轉往均衡,整體而言供給衝擊相對有限。

我們將在本週發佈 能源快報,以及分析對通膨影響。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