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六大科技巨頭 2025Q1 財報重點整理

我們彙整了六大科技巨頭最新一季財報及電話會議的三大重點:

  1. Q1 科技巨頭營收、獲利普遍超預期,唯獨特斯拉業績相對遜色。

  2. 關稅影響:蘋果、亞馬遜成關稅戰直接受害者,特斯拉電動車供應鏈影響居中,臉書、谷歌廣告營收仍具支撐。

  3. 資本支出顯示 AI 仍是趨勢:臉書擴大 AI 與資料中心投資,三大雲端服務商持續上線產能、未見供需反轉。

MM 研究員

截止至 5/2,M7 美股七雄中已經有六家發佈 Q1 財報,包括 蘋果亞馬遜微軟臉書谷歌特斯拉。六大科技巨頭財報最新一季財報及電話會議三大重點:

Q1 科技巨頭營收、獲利普遍超預期,唯獨特斯拉業績相對遜色
  • Q1 營收、獲利普遍超預期:若以增速與擊敗市場預期比例來看,臉書 Q1 營收 $423.1 億美元(年增 +16%)、稀釋 EPS $6.43 美元(年增 +37%) ; 谷歌 Q1 營收 $902.3 億美元(年增 +12%)、稀釋 EPS $2.81 美元(年增 48.6%) ; 微軟 Q1 營收 $700.6 億美元(年增 +13%)、稀釋 EPS $3.46 美元(年增 17.7%)。三間公司的財報皆優於市場預期,反映 AI 、雲端、廣告需求穩健,帶動盤後股價上漲 5~10% 。

  • 蘋果 Q1 營收 $953.6 億美元、略優於市場預期,但留意到大中華地區銷售衰退 2.26%,不計匯率變動則大致持平,顯示蘋果在中國市占率正受華為、小米、 Oppo 等中系品牌侵蝕。亞馬遜 Q1 營收 1556.7 億美元、同樣略優於預期,主要動能來自 AWS 雲端運算(年增 17%)與廣告業務(年增 18%)強勁增長。

  • 特斯拉 Q1 營收 193 億美元,年減 -9.2% 、並且低於市場預期 211 億美元,主要受到 Q1 同時更新全球所有工廠的 Model Y 生產線,影響短期的交付狀況,不過已全面恢復生產,是史上最快恢復速度。毛利率雖優於預期 16.3%(前 16.3%),但營業利益率下滑至 2.1%(前 6.16%),導致稀釋 EPS 下滑至 $0.12 美元,遠不如市場預期約 $0.33 美元。

關稅影響:蘋果、亞馬遜成關稅戰直接受害者,特斯拉電動車供應鏈影響居中,臉書、谷歌廣告營收仍具支撐
  • 蘋果首當其中、 Q2 成本上升 9 億、毛利率下滑:相較於亞馬遜,蘋果暫時未看到通路庫存明顯補貨(25Q1 存貨:$62.7 億 vs 24Q4 存貨:$69.1 億),而假定當前的關稅稅率、政策與範圍維持不變的情況下,估計 Q2 成本上升 9 億美元(vs 25Q1 COGS 約 505 億),毛利率降至 45.5~46.5% 區間,低於市場原先預估的 46.6%,也低於第一季約 47% 。雖然目前美國銷售的 iPhone 大多移至印度生產,而 iPad 、 Mac 、 Apple Watch 製造主力則轉往越南,但非美地區產品仍高度依賴中國製造,部分 AppleCare 與配件則將被中國額外徵收 125% 關稅影響,供應鏈調整將帶來成本壓力。

  • 亞馬遜啟動提前補庫存、 Q2 財測保守:亞馬遜執行長 Andy Jassy 表示尚未看到需求減弱、或者是零收商品的平均銷售價格明顯上漲,但是有留意到第一方銷售 / 第三方賣家正在進行提前補貨。財務長 Brian Olsavsky 則表示為了應對潛在關稅影響,亞馬遜已經在第一季進行大量庫存提前購買,因此目前零售商品關稅對 Q2 影響不大。不過觀察管理層公佈財測指引,營收($1590~$1640 億美元)與營業利益($130 億~$175 億美元)皆遜於市場預估,顯示仍存在較高的貿易不確定性。

  • 特斯拉供應鏈相對本地化、部分車型適用最新汽車關稅豁免:特斯拉估計北美車型的本地化程度達到 85% 、上海本地化 95%,去除電池的話、歐洲 / 柏林跟北美程度差不多,反映疫情後啟動的供應鏈多元化策略、垂直整合、在地夥伴關係,但是依舊無法 100% 免於高關稅帶來衝擊。值得留意的是,本週川普最新行政命令,規定汽車若有 85% 以上零件在美國本土生產,將可獲得全額關稅豁免,估計目前只有 Tesla 的三款車型(Model 3 Performance 、 Model Y Long Range 、 Model Y)符合資格。

  • 亞太電商廣告支出減少,但臉書、谷歌營收仍有雙位數增速小額包裹豁免稅取消,導致亞太地區零售電商(例如拼多多旗下 Temu 、 SHEIN)廣告支出普遍減少,不過臉書整體廣告銷售仍然成長 +16% 優於預期、北美增速 +18% 為主要支撐,歸因於 GEM 生成式廣告推薦系統提升轉換率,廣告曝光量年增 5% 、廣告平均單價年增 10% 。 Google 搜尋及其他廣告年增 9.8%,也持續看到 AI Overviews 的商業化效率改善,以及 Q1 其他產業表現強勁,特別是金融業、醫療、旅遊動能顯著。

資本支出顯示 AI 仍是趨勢:臉書擴大 AI 與資料中心投資,三大雲端服務商持續上線產能、未見供需反轉
  • 臉書上調資本支出至 640~720 億美元(原 600~650 億美元),持續反映 AI 及資料中心的投資深化,以及基礎設施硬體成本上升。管理層預期今年將會上線更多產能,也為未來數年留下擴充彈性。

  • 亞馬遜、微軟、谷歌 2025 財年資本支出計劃不變,分別預計投資 1,000 億 / 880 億 / 750 億,主要皆用於資料中心的擴展,以及優化軟體流程、改善網通設備效能或推出客製化晶片(如 AWS Graviton 、 Google 第七代 TPU Ironwood)。

  • 針對更長期的資本支出計劃(2026 年以後),以及擔憂資本支出過度膨脹的問題:

    • 微軟預期 2026 年財年資本支出將成長,但是成長率將出現放緩,投資比例將集中在短生命週期資產、與營收的相關性更直接,並提及電力短缺是限制供應(建置與租賃資料中心)的主要挑戰。
    • 臉書則預期目前供給端與需求端都具有高波動,還沒有明確時間點能滿足全面需求
    • 蘋果仍計劃未來 4 年在美國各州投資 5000 億美元,包括建立伺服器製造廠,並將支持一系列專注於 AI 、晶片、學生和工人技能發展的方案。
    • 特斯拉的資本支出則略微下調,從原先管理層預估年增持平(約 113 億),轉變為高於 100 億美元,主要資本支出活動用於德州超級工廠(Giga Texas)的 Cybercab 製造流程,以及大規模安裝設備。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