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台灣 7 月外銷訂單金額達 576.3 億美元,年增率 15.2%(前 24.6%),繼續繳出優於預期 7.9 ~ 11.9% 的數據,細項中電子產品和資通訊需求仍然穩健,分別年增 24.81%(前 35.01%)和 15.49%(前 37.41%),反映進入下半年電子旺季的需求穩定以及 AI 支撐。
但電子產業以外的訂單因為面臨對等關稅,復甦力道有限或甚至衰退,例如機械、化學品分別年增 6.24%(前 10.65%)、 7.84%(前 -8.65%),基本金屬和塑橡膠分別衰退 -12.64%(前 -10.16%)和 -10.32%(前 -11.44%),產業表現分歧加劇。
外銷訂單亮眼,但觀察台股於 8/20 大跌 -2.99%,來自前一天美國 AI 股票的賣壓,例如 Nvidia 、 AMD 、 Palantir 分別下滑 -3.5% 、 -5.44% 和 -9.35%,因 Sam Altman 的「 AI 過熱」發言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報告指出 95% 的企業在 AI 投資上未獲得回報,導致市場對 AI 趨勢的冷卻,然而,從本次外銷訂單數據、 AI 相關資本支出與半導體庫存觀察,AI 趨勢並未停止,仍在強勁發展中。
台灣 7 月外銷訂單 繼續繳出遠優於預期的數據,主要仍來自 AI 的強勁需求支撐以及下半年電子旺季的拉貨需求,而目前 8 月初已確認初步台灣的對等關稅(20%)和半導體關稅(100%),在半導體關稅公佈當下也確立了豁免條件(已於美國設廠或正在設廠者),對整體台灣出口影響有限。
但對於電子產業以外的訂單因為面臨對等關稅,復甦力道有限或甚至衰退,例如機械、化學品分別年增 6.24%(前 10.65%)、 7.84%(前 -8.65%),基本金屬和塑橡膠分別衰退 -12.64%(前 -10.16%)和 -10.32%(前 -11.44%),產業表現分歧加劇。
以 國家 來看,美國和東協仍然是外銷訂單主力,前者反映 AI 和電子旺季的需求,後者反映關稅和地緣政治壓力下從中國向外的供應鏈移轉,而值得留意的是日本的外銷訂單創下多年來的新高,反映今年 Switch2 發售後的銷售熱絡,而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將繼續推升日本的外銷訂單。
整體而言,外銷訂單表現優於預期主要集中在電子產業的需求,尤其是 AI 領域,但其他產業因外部環境不明而滑落,導致整體 外銷訂單動向指數(12MMA) 反映保守,持續滑落到 48.9(前 49.22),台灣經濟的結構分化風險加大。
另外,對於 8/20 台股大跌 -2.99% 主要來自前一天美股的賣壓,尤其以 AI 為主,例如 Nvidia 、 AMD 、 Palantir 等重點 AI 公司分別下滑 -3.5% 、 -5.44% 和 -9.35%,原因來自以下兩點: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表示 AI 投資熱潮已過熱,產生泡沫疑慮,但 Sam Altman 主要是針對目前部分新創募集的非理性問題,且未來 OpenAI 仍會投入更多基礎建設,其他科技巨頭也在近期紛紛加碼 AI 資本支出。
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報告《生成式人工智慧鴻溝:2025 年商業 AI 現狀》中發現 95% 的企業在生成式 AI 的投資上未獲得回報,多數專案停滯在概念驗證階段,未大規模生產,但我們認為這主要是驗證了 AI 仍處在類似於 1990 初 www 剛問世不久的階段,新科技的滲透主要在「資訊」、「專業科學」、「金融」這些擁有大量數據基礎和專業 AI 人才的領域,其他包括製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多數傳統產業因新科技對業務的提升相對不直觀、成本仍高且專業人才較少,仍處於摸索階段。
長線而言,在持續發展 AI 技術,模型複雜度將持續提升的情況下,科技巨頭資本支出短期不易減緩,且當未來 AI 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後,也將會刺激更多使用者和各行各業導入 AI 至不同的應用場景,此波 AI 生產力循環的向上趨勢仍不變。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