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央行行長於央行論壇發言整理

  1. 美國聯準會主席、歐洲央行行長、日本央行行長、英國央行行長於昨日一同出席歐洲央行論壇小組討論,今年的主題是「波動通膨環境下的總體經濟穩定」。

  2. 各位行長發言均提到由於勞動力市場仍然緊張,核心通膨放緩的速度不如預期,尤其英國核心通膨仍在上升,因此需要繼續緊縮貨幣政策,並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就連日本央行行長也提到如果確信明年通膨會在 2% 之上,可以考慮緊縮的貨幣政策。

MM 研究員

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歐洲央行行長(Christine Lagarde)、日本央行行長(Kazuo Ueda)、英國央行行長(Andrew Bailey)於昨日一同出席歐洲央行論壇小組討論,今年的主題是「波動通膨環境下的總體經濟穩定」,以下文討論內容摘要六項重點:

1. 近期貨幣政策與未來指引

  • Powell:多數聯準會委員預測至少兩次的升息(two more rate hikes, at least),不排除連續 2 次會議升息的可能性。如果聯準會確信通膨正回到 2%,可以考慮更寬鬆的政策,但現在討論還太早。
  • Lagarde:在 7 月非常有可能會升息(Very Likely),目前不考慮暫停升息。
  • Bailey:6 月會議升息兩碼主要原因為,核心通膨與薪資通膨超出預期,英國央行將逐次會議討論利率政策。通膨如果沒有降回 2%,將是更大的風險。英國需要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非常驚訝市場對於英國央行的降息預期。
  • Ueda:潛在通膨仍未達到 2%,因此央行仍維持政策不變。若央行確信核心通膨在 2024 年達到 2% 目標,這將是緊縮貨幣政策的基礎(be a basis for tightening policy)。

2. 勞動力市場與通膨趨勢

  • Powell:商品通膨已連續 6 個月下降,然而房租通膨、服務排除房租項目仍未取得過多的進展。疫情時累積的超額儲蓄以及復甦中的營建活動不是驅動通膨的主要因素,緊張的就業市場才是核心通膨放緩較慢的主因。但近期有觀察到勞動需求、薪資成長放緩的跡象。
  • Bailey:企業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勞動力短缺後出現「囤積勞動力」的現象。由於勞動市場仍然緊張,使薪資與核心通膨更加僵固。
  • Ueda:因日本人口結構老化,日本有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目前薪資通膨有正回到 2% 的趨勢,但仍有不確定性。

3. 經濟衰退風險

  • Powell:經濟衰退不是最有可能的情境。近期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仍然具有韌性。聯準會密切關注商業房地產的風險,但這並沒有影響近期的利率決策。
  • Lagarde:歐洲經濟呈現停滯,Q2 製造業有進一步下滑的跡象。預期下半年的經濟表現比上半年佳,但並非顯著復甦。
  • Bailey:暖冬、能源價格下跌對英國經濟產生正面影響,衰退並不是基準情境。
  • Ueda:日本經濟表現非常良好,尤其觀察到內需正持續復甦。

4. 是否需要調整通膨目標?

  • 歐洲央行:我們之間(指在坐的四位行長)不可能有人認為目前適合討論改變通膨目標。
  • Bailey:央行的目標是維持價格的穩定,改變目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5. 貨幣政策滯後性有多長?

  • Powell:近期部分文獻指出,貨幣政策傳導比之前來得更快,但仍有不確定性。
  • Lagarde 與 Bailey:近幾年隨著房貸固定利率佔比上升,利率市場傳導可能比過去緊縮週期來得更為緩慢。

6. 對於縮表的看法

  • Powell:目前縮表速度約為每年 1 兆美元,沒有看到任何理由(I don’t see anything)使聯準會需要改變縮表速度。
  • Lagarde:歐洲央行在 TLTRO 撤回以及被動縮表取得良好進展,將在 7 月後完全停止公債的再投資。
  • Bailey:英國將在 Q3 達到 1 年 800 億的縮表目標,未來縮表時程將在之後會議上討論。

結論

本次央行論壇各位行長均提到由於勞動市場仍然緊張,核心通膨放緩的速度不如預期,因此需要繼續緊縮貨幣政策,並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就連日本央行行長也提到如果確信明年通膨回到 2%,可以考慮緊縮的貨幣政策。

我們認為,不同國家通膨放緩的速度不同,也使各國央行有不同的政策進程,美國通膨放緩的趨勢較為明確,今年仍有 1~2 碼升息空間,Powell 亦表示不需要改變縮表速度;歐洲則較為緩慢,尤其英國核心通膨仍在上升,市場預期英國央行還有 5 碼左右的升息空間;日本方面,從行長的發言來看,2024 年通膨預期是否上調將是關鍵,央行於下半年調整政策的機率正在上升。更多分析詳見全球央行貨幣制策報告與今日將發布的7 月投資月報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