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美市場大獲全勝!這一量化策略爲何在美國遭遇“滑鐵盧”?

去年最熱門的量化交易之一正在重啓,儘管它在全球最大的股市中失敗了。

所謂的價值股,即相對於基本面而言市盈率較低的股票再度風靡,但這次是在亞洲和歐洲。

投資者基本上押注的是,全球利率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較高水平,而不會破壞經濟增長。MSCI指數顯示,在日本,看起來便宜的股票(即價值股)在總回報率上比所謂的成長股高出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預計,日本央行即將結束其具有歷史意義的貨幣寬鬆政策。

在亞洲其他地區,投資價值股也能跑贏成長股7個百分點。在歐洲,本月的復甦使低價股成爲2023年的領頭羊。

對於那些根據股價看起來有多便宜來對股票進行分類的所謂因子投資者來說,該策略在海外的收益正在緩解其在美國虧損帶來的痛苦。在美國,人工智能的非凡繁榮反而提振了那些被吹捧有長期增長前景的股票。在華爾街,價值股的表現落後於成長股30個百分點,這將是自2020年疫情導致的崩潰以來最糟糕的年度表現。

6_2309211735226571.png

以Emmanuel Cau爲首的巴克萊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在這種新的、利率更高、高利率時間更長的機制下,價值股應該有更多機會跑贏大盤,尤其是如果它們能像最近那樣帶來更強勁的收益的話。”

雖然專家們對經濟趨勢和量化因素之間的聯繫存在爭議,但當利率隨著經濟前景上升時,價值股通常會表現得更好,因爲它們能提供近期現金流。這反映在最近的行業排行榜上,從亞洲到歐洲,通常市盈率較低的行業,如能源和金融行業,都跑贏了市場。

日本價值股利好不斷

特別是在日本,在巴菲特加大對日本貿易公司的投資,以及證券交易所敦促市淨率較低的公司努力提高估值之後,價值型股票也得到了提振。

東京日興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約翰•韋爾(John Vail)表示,價值型股票的上漲“表明日本央行不會讓經濟放緩太多或太快。這表明投資者認爲日本和全球的通脹將維持在高於正常水平的水平。”

銀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最大的三家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和瑞穗金融集團今年以來的漲幅均超過40%,因市場預期日本央行收緊政策後它們的利潤率將得到提高。

其他行業也出現反彈,包括汽車製造商,它們可能因供應鏈復甦提振生產而受益。佔日本價值股指數十分之一的豐田汽車公司今年以來漲幅超過50%,本田汽車公司漲幅超過70%。工業巨頭三菱公司更是上漲近80%。

在該國,“通脹對企業盈利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韋爾補充道。“由於利潤率如此之低,價格上漲對淨利潤的影響被放大了。

因子投資在非美市場表現更好

在歐洲,價值型股票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裏落後於成長型股票,直到本月出現大幅上漲,就在歐洲央行上週連續第10次加息之際。較高的借貸成本支撐了歐元區價值股的中堅力量——銀行,而不斷上漲的油價則刺激了殼牌和英國石油等公司的股價上漲。

總而言之,科技行業的弱勢表現正在推動美國以外的多因子戰略。這些系統化的投資組合通常是根據價值因子等少數公司特徵挑選的數百隻股票進行分散投資,這意味著當幾隻大盤股主導收益時,它們的表現往往更糟。

專注於美國以外發達市場的PIMCO RAFI動態多因子國際股票ETF今年已上漲9%。該策略在新興市場則獲得了7%的回報率,而在美國僅上漲了3%。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量化投資組合管理主管奧利維爾•拉普雷尼(Olivier Laplenie)表示,“起作用的不是純粹的因子效應,而是一個因子效應加上一些美國特有的因素。今年美國的特殊之處在於一些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超大型股票的表現。”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