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2025-04-15)

小程序: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

國外

1. 高盛:預計今年Q3鋁價將跌至每噸2000美元的月度平均低點

高盛預計2025年全球鋁市場將出現58萬噸的過剩(此前預計爲短缺7.6萬噸)。預計到2025年第三季度鋁價將跌至每噸2000美元的月度平均低點,預計鋁價將在2025年12月回升至每噸2300美元,預計到2026年12月鋁價將達到每噸2,720美元(此前預計爲每噸3,100美元),並預測2027年平均鋁價爲每噸2800美元,市場將面臨72.2萬噸的供應缺口。

2. 巴克萊:投資者應該重新考慮做多五年期美國國債

巴克萊的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說,巴克萊建議投資者重新建立五年期美國國債的多頭頭寸。他們曾建議在4月2日關稅公告公佈前通過五年期美國中國財政部買入長期債券,但鑑於重新定價和更高的不確定性,次日轉爲中性。他們表示:“我們認爲,從風險回報的角度來看,收益率曲線的腹部(中間)部分再次顯得具有吸引力。”他們指出了當前收益率水平的不對稱性。“如果經濟的疲軟程度比目前預期的更嚴重,那麼收益率下降的空間就大得多,如果不是,那麼收益率就會上升。”

3. 美國銀行:過去兩個月,全球投資者以創紀錄速度拋售美國股票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週二表示,全球投資者在過去兩個月裏創紀錄地大幅減持美國股票,他們認爲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貿易戰是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在美國銀行對基金經理進行的月度調查中,受訪者淨減配美國股票的比例爲36%,爲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在兩個月內,對美國股票的配置下降了5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紀錄的兩個月最大降幅。這一趨勢似乎將持續下去,因爲創紀錄數量的受訪者還表示,他們打算削減對美國股市的配置。

4. 凱投宏觀:英國央行可能不太擔心工資增長帶來的通脹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韋布(Ashley Webb)在一份報告中說,雖然英國的工資增長仍然過高,但美國的關稅可能意味著英國央行不再那麼擔心工資增長帶來的通脹,而是更多地擔心經濟活動的下行風險。英國2月份扣除獎金的平均收入增幅升至5.9%,而失業率維持在4.4%。然而,韋布表示,3月份的工資數據提供了一些初步證據,表明企業開始通過裁員來應對從本月開始的營業稅和最低工資上調。他表示,如果美國的關稅混亂嚴重拖累企業的招聘意願,薪資增長可能會開始更加明顯地放緩,屆時英國央行降息的速度將快於預期。

中國

1. 中金: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有所收緊,但衝擊暫僅限於在股債的波動上

中金研報稱,綜合各個維度指標,目前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有所收緊,但衝擊暫僅限於在股債的波動上,尚未出現大範圍流動性危機。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流動性危機往往都是非線性發展的意外“黑天鵝”,無法準確預判、也不能把最差情形線性外推。例如,如果市場情緒穩定下來,資產企穩,那現在的流動性緊張也都可以緩解。倘若真的出現大範圍流動性衝擊,政策需要“對癥干預”,否則就會演變爲流動性危機,且干預也一般都管用,例如2022年英國養老金、2023年3月硅谷銀行以及2024年8月日元套息交易逆轉都是如此。美聯儲也有豐富的“工具”進行救市,屆時反而可能提供較好介入時機。

2. 中金:下調布倫特油價年中樞至每桶70美元

中金髮表研究報告指,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打壓經濟增長預期,布倫特油價於上週進一步跌破每桶65美元。回顧歷史,類似的價格跌幅大多發生在經濟衰退時期。需求預期承壓之際,OPEC+決定在5月加快增產,超出市場預期。該行認爲這或受到政治和地緣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並將加劇石油市場過剩壓力。該行結合年初以來的基本面變化,上調全年石油供需過剩預期至每日67萬桶,同時下調布倫特油價年中樞至每桶70美元,而第二至第四季中樞分別爲每桶67.5、72.5及65美元。風險情形下,若貿易摩擦下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受壓,或爲油價帶來每桶約5美元的額外下跌空間。

3. 中信證券:證券業績彈性充分展現,多渠道強化利潤增長持續性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在國九條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證券公司有望圍繞一流投資銀行建設的目標持續迴歸本源、做優做強,在服務五篇大文章,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過程中充分展現自身潛力。聚焦2025年,證券行業有望依託高成交額、資本市場持續回暖以及成本控制進一步展現自身業績彈性。目前證券行業估值位於2018年以來42%分位數,有望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實現估值修復。

4. 中信證券:先進封裝產業鏈帶動ABF膜國產突破加速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ABF膜爲先進封裝產業鏈中國產化率極低、壁壘較高、市場空間較大的核心材料。我們認爲ABF載板國產化加速及中國高性能服務器的發展將帶動材料的本土化供應,ABF膜國產化進程或將加速。我們看好具備材料迭代能力的ABF膜材料公司,推薦與晶化科技合作積極推進ABF國產化的宏昌電子。

5. 中信證券:新能源差價結算機制逐步建立,電力行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新能源差價合約在歐洲各國已廣泛應用,通過爲運營商鎖定電價及盈利預期來促進投資積極性,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中國擬推動新能源全面入市,並建立新能源差價結算機制,緩解市場化交易量增價減對綠電運營商帶來的盈利壓力,具體效果需要看各地政策的實際情況,我們從全社會用電量口徑測算差價結算費用對終端電費影響極爲有限。新能源參與現貨市場增加或將導致均價下降&波動加劇,具體影響取決於市場參與者的資源稟賦、交易能力、調節能力等因素。

6. 中信建投:回購增持減少短期衝擊,中長期電力企業基本面整體向好

中信建投研報認爲,短期來看,電力企業增持與回購體現了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價值的認可,有助於減少外部擾動對公司市場價值的衝擊。中長期來看,受益於成本改善、政策接續和裝機增長的綜合影響,電力企業基本面整體向好。火電方面,考慮到目前動力煤供需轉向寬鬆運行,火電燃煤成本中樞有望進一步下降,對沖電價整體下行影響,部分電價下行有限,公司經營業績有望明顯增厚。新能源方面,伴隨全面入市和機制電價政策的出臺,市場化趨勢仍在,但項目盈利壓力有望減輕,高成長價值有望突出;核電方面,在機組高確定性覈準的背景下,核電裝機容量與經營業績有望維持增長趨勢。水電方面,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國債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水電穩健紅利價值有望進一步凸顯。

7. 中信證券:證券行業有望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實現估值修復

在國九條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證券公司有望圍繞一流投資銀行建設的目標持續迴歸本源、做優做強,在服務五篇大文章,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過程中充分展現自身潛力。聚焦2025年,證券行業有望依託高成交額、資本市場持續回暖以及成本控制進一步展現自身業績彈性。目前證券行業估值位於2018年以來42%分位數,有望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實現估值修復。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