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股1. 中國上證綜指8月13日(週三)收盤上漲17.55點,漲幅:0.48%,報3683.46點;2. 中國深證成指8月13日(週三)收盤上漲199.73點,漲幅:1.76%,報11551.37點;3. 中國滬深300指數8月13日(週三)收盤上漲32.75點,漲幅:0.79%,報4176.58點;4. 中國創業板指數8月13日(週三)收盤上漲87.11點,漲幅:3.62%,報2496.5點;5. 中國科創50指數8月13日(週三)收盤上漲7.89點,漲幅:0.74%,報1077.70點;6. 香港恆生指數8月13日(週三)收盤上漲643.99點,漲幅2.58%,報25613.67點;7.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巴西推出“巴西主權計劃”應對美國關稅影響】8月14日訊,巴西總統盧拉8月13日批準啓動“巴西主權計劃”,將採取多種措施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影響,並鼓勵戰略領域投資,以保障巴西經濟發展。根據巴西總統府當天發佈的公告,巴西政府將通過多項擔保基金爲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企業提供優惠貸款,中小型企業也可獲得融資。政府將允許受損嚴重企業推遲繳納聯邦稅款,並對原計劃向美出口商品的企業延長退稅期限,推動產品銷往其他國家。此外,政府還將推動出口擔保制度現代化,加大對中高技術和綠色經濟出口企業的擔保力度。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泰證券:“反內卷”政策指引下“超產覈查”或持續推動行業自律】8月14日訊,中泰證券研報表示,整體上,我們認爲“反內卷”政策指引下“超產覈查”或持續推動行業自律,驅動煤炭供應收縮。鑑於政策從預期到落地存在時間差,短期建議弱化對報表盈利的過分關注,強化對“反內卷”政策推進力度與廣度的評估,重點關注流動性及風險偏好持續改善帶動下的估值提升確定性,把握煤炭投資機會,迎接煤炭上行新週期。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金十數據
建立了一個新的精選文章
日經225指數變動分析
日經225指數回落至43000點下方,日內跌0.70%。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比特幣週四續刷歷史新高,與美國股市的漲勢亦步亦趨,顯示出投資者在全球市場正進一步深入風險投資領域。 該加密貨幣在台北時間週四早間一度突破12.4萬美元,再次刷新歷史新高。與此同時,隨著華爾街越來越看好全球市值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周升至接近創紀錄水平 。 這一里程碑達成前不久,標普500指數剛剛連續第二個交易日收於創紀錄高位,延續了整個夏天的漲勢,將該基準指數推向一個又一個新高。 今年以來,比特幣已經上漲了31%,較4月份的市場低點上漲了60%。 在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裏,得益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所帶來的華盛頓友好的立法環境,比特幣一直在穩步上漲。 上週,特朗普發佈了一項行政命令 ,指示勞工部探索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華泰證券:M2和M1增長均超預期,可能部分反映居民理財加速進入股市的影響】8月14日訊,華泰證券表示,7月貨幣供給、即M1和M2的增長均超市場預期,但新增貸款和社融均低於預期,反映了目前融資結構變化、季節性因素、置換債發行擾動以及居民理財行爲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M2和M1增長均超預期,可能部分反映居民理財加速進入股市的影響。當居民贖回理財產品時,資金將從表外回到表內的居民活期存款,進而推升M1增速。而當資金流入股市時,居民活期存款將轉化爲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即從M1的居民活期存款轉化爲M2中的非銀存款。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金:美國債務貨幣化、金融抑制和通脹再度上行將趨勢利好黃金等抗通脹資產】8月14日訊,中金公司表示,判斷美國或將進入財政主導&貨幣配合的階段,美元流動性較長期充裕,美元有望延續趨勢貶值,疊加歐洲等非美市場在新的敘事邏輯和基本面共同作用下機會增多,全球股市可能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行業層面,繼續看好美歐日大工業和大金融板塊,製造業、軍工、電力、能源、基礎設施等板塊有望持續高景氣,進而提振銅、鋁等資源品價格。此外,美國債務貨幣化、金融抑制和通脹再度上行將趨勢利好黃金等抗通脹資產。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德國智庫:近半數德國經濟學家不滿默茨政府經濟表現】8月14日訊,當地時間13日,德國經濟研究智庫伊福經濟研究所公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德國經濟學家對總理默茨領導的新政府的經濟政策給予差評。伊福經濟研究所稱,受訪經濟學家認爲新政府缺乏結構性改革。該調查於7月29日至8月5日進行,受訪對象爲德國170名經濟學教授。結果顯示,42%的受訪者對默茨領導的“黑紅聯盟”(聯盟黨與社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執政頭100天的經濟政策給予負面評價,僅有25%的受訪者給予其正面評價。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比特幣再創歷史新高】8月14日訊,比特幣突破12.4萬美元/枚,再創歷史新高,日內漲0.60%。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華泰證券:政策預期向好,把握銀行結構性機會】8月14日訊,華泰證券研報指出,財政部、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年貼息比例爲1%,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分別承擔貼息資金的90%、10%,政府出資替代銀行單邊讓利,有助於呵護息差,撬動信貸投放。政策預期向好,把握銀行結構性機會。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