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勝日韓 龔明鑫:IMF估明年也有望超越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台灣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可望以3萬5,510美元成績,首次超越日本及韓國,成為東亞第一。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21)日指出,這不是曇花一現,IMF估計明年也有機會超越日韓。

龔明鑫21日接受節目專訪時做出上述表示。龔明鑫說,IMF資料顯示,近幾年來針對台灣的人均GDP估計,今年可能會超過日本,至於韓國本來就預估一定會超過,所以變成整個東亞國家裡面GDP最好的。

龔明鑫說,今年台灣人均GDP大概會3.5萬美元左右,日本3.4萬美元,韓國則是大概3.3萬美元,「IMF估計我們明年還是會持續領先,所以不會曇花一現」,至少到明年的時候,台灣會是連續兩年領先,大概會到逾3.6萬美元,日本則大概3.5萬美元,韓國則是3.4萬美元。

龔明鑫也說,這是台灣有史以來人均GDP首次超越日本,至於韓國則是從2003年開始再度超越。而這個經濟上難得的佳績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尤其因應防疫情況,我國花的錢和經費,跟全世界比例、GDP比例上來講,幾乎是最低,但是成效是非常好,因為台灣過去有很好的公衛體系,再加上科技工具應用,還有人民跟政府共同的信任。

龔明鑫說,近幾年來,台灣面對國際間變數的情況下或衝擊下,包括從美中貿易戰一直到COVID-19,不僅防疫做得好,經濟的措施也做得不錯,所以我們失業率在全世界也是不高,相對來講比較低,經濟成長率也相對高。

龔明鑫說,以東亞這三個國家來比,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來講大概是4.4%,日本還是負的,韓國大概只有2.0%,事實上在四小龍中台灣是最好的,也都超過全世界的平均。

龔明鑫說,台灣經濟成長率過去這幾年都是低於全世界,現在慢慢恢復到平均來講都有超過3%,如果今年算起來就是連續四年了,明年看起來也會,所以大概連續五年都會超過全世界的平均,這大概也是韌性的表現之一,在面臨變局之下,有好的政策來做因應。針對IMF對台灣物價預估也是相對穩定,惟民眾認為生活仍受到影響,怎麼看待通膨?以及政府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努力?

龔明鑫說,就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相對於4月的時候,IMF上修了0.1個百分比,到3.3%,是少數國家上修的,另外也把通膨率估計為3.1%,還特別還註明說,這在全球來講低了蠻多,「經濟可以上修,物價又穩定,聽起算是蠻肯定」。

龔明鑫說,當然對於這一波的物價,第一個面向還是對公共設施,如水電等公營事業,讓其價格維持穩定;另外,因為這一波物價很多是屬於輸入性的,怎麼做一些延緩性,或者怎樣來做一些因應讓它輸入性可以比較和緩,就有進行貨物稅或者是營業稅減免,這部分措施也延到年底,讓使用這些原物料的廠商在價格反應的時候,可以稍微有一點和緩,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幫助。

龔明鑫也說,對囤積的聯合查緝本來就一直在做,這一波做起來,看起來成果上來講,覺得還算是不錯。

龔明鑫說,雖然IMF估台灣今年通膨率大概3.1%,不過自己看起來,應該全年度可以低於3%。8月份的通膨率已經低於3%,後續看起來應該都會低於3%,這樣就可以把全年通膨率控制在3%以下,這對民眾來講,在物價上漲的舒緩上有一些幫助。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