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加入

加入這個商品討論後可以 張貼文章、回覆留言.

美國總統候任人川普所公布的內閣成員幾乎都為反中人士,市場瀰漫不安氣氛,同時市場關注企業財報,港股持續走低,恆生指數週四下跌1.96%至19435.81點、創七周新低,科技股領跌,半導體、醫藥、教育、地產等類股弱勢;官方推出房地產降稅費的利多,契稅和增值稅齊降,購房者與建商都受益,但市場不領情,滬指週四收低1.73%至3379.84點,房地產、醫藥、汽車、釀酒類股走低;新華富時A50指數(現貨)週四收低0.99%至13555.2點,富時中國A50期貨則1.33%至13527點(A50期貨涵蓋現貨收盤後時段)。 美國總統候任人川普迄今所公布的人事爭議頗多,但所具之共同特色就是對華鷹派,加上此為川普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週二因為川普交易/人事案所帶來的衝擊及其保守、謹慎的氣氛延續至週三,港股因此開低,不過,尾盤拉升、跌幅收斂,恆生指數週三收低0.12%至19823.45點、收小紅K棒, 醫藥類股走低,鋰電池類股走高,科技股表現分岐;滬指週三也是開低早高的局面,不過,陸股投資人較為青睞10兆化債方案,也對川普交易/人事案較不擔心,上海綜合股價數(滬指)週三收盤上漲0.51%至3439.28點,媒體、石油、物流、銀行類股上漲,旅遊、醫藥、燃氣、零售、房地產族群疲弱;新華富時A50指數(現貨)週三收高0.65%至13691.3點,富時中國A50期貨則漲0.96%至13710點(A50期貨涵蓋現貨收盤後時段)。 川普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美國總統候任人川普開始陸續公布其內閣人選名單,從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等職務皆提名鷹派人士擔任來看,市場預料美中關係前景不妙,未來四年雙方衝突恐加劇,也將衝擊美中貿易及中國經濟,港股周二開低走低,科技股拖累,恆生指數週二收低2.84%至19846.88點,失守2萬大關;中國擬調降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買房契稅,但市場對此反應冷淡,保險、軍工、半導體、券商、有色金屬、房地產等類股走跌,上海綜合股價數(滬指)收低1.39%至3421.97點;新華富時A50指數(現貨)週二收低1.06%至13602.58點,富時中國A50期貨則跌1%至13580點(A50期貨涵蓋現貨收盤後時段)。 市場自10兆化債方案的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上週五(11/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新一輪化債方案:1). 3年6兆元置換額度;2). 5年4兆元專項債化債額度;上述兩項共10兆元、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降至2.3兆,中國華泰證券認為,此次化債思路的底層邏輯更體現「托底防風險」,而非「強刺激」思路,外資也對無額外刺激感到失望,再加上川普勝選後,外部地緣政治風險又抬升,香港恆生指數收低1.45%至20426.93點;不過,中國內資對此化債方案仍感到滿意,上海綜合股價指數(滬指)收高0.51%至3470.066點;新華富時A50指數(現貨)收低0.57%至13748.79,富時中國A50期貨則漲0.3%至13715點(A50期貨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投資人謹慎地等待中國人大常委會的財政增量刺激政策的額度與細節,香港恆生指數週五開高走低、終場收跌1.07%,盤面上,中資券商類股集體拉回,中國房地產類股跌幅最大,網易、美團跌幅不小,僅小鵬汽車逆勢上漲;滬指周五也是開高走低的表現、終場收低0.5%,房地產、證券、白酒、金融等類股跌幅較大,半導體、光刻機概念股、造紙、汽車、軟體服務等類股漲幅較大;富時中國A50指數(現貨)周五則跌1.4%至13668點。 週五(11/8日),中國人大決議地方專項債務限額提升6兆、分三次每年2兆置換隱性債務,此外,中國財政部再有4兆地方專項債額度,總計10兆;由於僅有化債沒有新增財政赤字,外媒失望,且其公布方式為人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結論:人大常會核定的化債金額符合預期,但溝通模式糟糕,市場不滿意 中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週五落幕,表決通過6兆元(人民幣、下同)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這是近年來出檯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3年實施。按此安排,2024年底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兆增加到35.52兆元。 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從今年開始,中國將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兆元,再加上今次批准的6兆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兆元。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隨著中國政府繼續努力刺激內需,一項對中國服務業活動的私人衡量指標8月份擴張速度放緩。 財新傳媒和標普全球週三(9/4日)表示,財新服務業PMI從7月的52.1降至8月的51.6。該指數已連續20個月保持在50的大關之上,該大關將活動收縮與擴張分開。 財新表示,上個月服務業務活動和新訂單總額連續第20個月成長,但均較7月放緩。報告也指出,訪華外國遊客數量增加帶動外需加速成長,並支撐新業務總量成長。 然而,8月份服務業就業從擴張轉為收縮,受訪企業因成本擔憂而對招聘持謹慎態度。 財新表示,由於原物料、工資和運費價格上漲,投入成本分類指數升至2023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產出價格七個月來首次下降,跌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財新傳媒與S&P Global周一(9/2日)發布8月份中國製造業PMI,該指數從7月的49.8升至50.4,為自2024年6月以來的最高讀數。其中,產量從7月的50.2升至50.7,為自2024年6月以來的最高讀數,為連續第十個月擴張;新訂單較上月增加,為自2024年6月以來的最高讀數。此外,上周六公佈的官方PMI報告顯示,8月份製造業PMI為49.1,低於預期的49.5,與前期的49.8。 財新中國8月份製造業PMI出現偶爾會就經濟狀況傳遞出誤導性信號。最新發布的8月份數據就是如此,8月份數據意外重回擴張區間,與7月份的暴跌一樣令人大跌眼鏡。對官方PMI相比,財新調查覆蓋的樣本範圍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國8月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萎縮,成為經濟可能難以實現今年成長目標的最新跡象。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六(8/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官方製造業PMI從7月的49.4降至49.1。彭博調查預測中值為49.5。該數據自2023年4月以來除三個月外其餘時間均低於50榮枯線。 其中,大型企業PMI為50.4%,今年以來都位於臨界點以上。但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7%和46.4%,比7月下降0.7%和0.3%,顯示中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有所加大。 國家統計局分析師趙慶河在與數據一同發布的公告中表示,8月份數據受近期高溫多雨、部分行業生產淡季等因素影響。 統計局稱,受暑期消費帶動作用,非製造業PMI升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儘管內需疲軟令人質疑中國工業企業的韌性能否持續,但七月份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有所增長。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二(8/27日)在網站發佈公告,中國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比增長4.1%,上個月成長3.6%;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比增長3.6%,1-6月年增3.5%。 獲利情況是衡量中國各地工廠、礦場和公用事業公司財務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幾個月的投資決策。儘管7月份中國出口成長出乎意料地放慢了、儘管貿易爭端和新關稅對製造商利潤構成威脅,但海外訂單支撐了今年工業利潤的復甦。2023年頭幾個月的較低比較基數也有幫助。 在政府沒有採取更強有力的刺激措施的情況下,北京方面對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