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加入

加入這個商品討論後可以 張貼文章、回覆留言.

全台規模最大的校園徵才博覽會8日在臺大展開,吸引台積電、聯發科、廣達、鴻海、美光、台泥、台塑、國泰金、富邦金等338家企業,超過450個攤位,共釋出4萬多個職缺,較2024年翻倍成長,各行各業較勁大搶人才。  今年度的徵才活動,科技人才仍是不分產業的主力需求。其中在國際上擴大投資的台積電,預計招募8,000名新血,指標性金控國泰金暨五大子公司,對數位科技人才需求逾800位,較2024年大增60%。  另一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大型企業集團日愈重視跨領域人才的吸納,台積電即強調對此部分的重視,鴻海也推出第三屆董辦實習生計畫,新增財務金融組,以培養多元人才。台泥的「數位智能領航師」更強調AI與永續發展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工商時報
建立了一個新的精選文章
16檔內資力挺 反攻先鋒
美股震盪拉回的走勢,波及台股表現,投資專家認為,受關稅議題影響,國際資金加大撤出力道,短線操作上應先關注由投信、公股行庫買盤加持的個股,搭配3月以來同步偏多買超,支撐股價仍位居半年線之上的個股,如聯發科、中信金、上銀等16檔內資齊心護航,有機會扮演盤面反攻先鋒。  全球政經局勢動盪,牽動新一波資金調整潮,台股也於跌落半年線後,回測下方支撐力道,除了八大公股行庫近五日大舉敲進240.92億元,投信法人近期也再度力挺台股,3月以來天天加碼,這段期間的買超金額高達256.18億元,檯面上兩大內資合計單周砸下近500億元,體現本土資金積極穩盤的基本立場。  群益投顧研究部副總裁曾炎裕指出,金融市場變數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部分工業行業供需結構有所改善,價格降勢趨緩】3月9日訊,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2月份,部分工業行業供需結構有所改善,價格降勢趨緩。裝備製造業中,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價格同比下降13.0%,電子半導體材料價格同比下降9.7%,汽車整車製造價格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均有所收窄。節後復工復產加快,用電需求迅速恢復,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價格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台灣 2 月出口年增率達 31.48%(前 4.39%),遠優於預期的 16% 至 20%,細項中電子零組件年增率 24.6%(前 3.1%),金額維持穩定反映庫存健康,資通訊達 65.5%(前 32.62%)且金額創下歷史新高的 140.6 億美元,反映 Blackwell 晶片量產正式發酵。 以國家來看,美國仍然是主要支撐動能,年增達 65.64%(前 0.7%),除了 Blackwell 量產外,部分可能也反映美國客戶因應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提前拉貨,中國金額在底部震盪。 MM 研究員 2 月台灣 出口 繼 1 月再度表現優於預期,且遠超原本財政部預估的 16%~20% 區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工商時報
建立了一個新的精選文章
川普效應 出口寫最強2月
AI浪潮持續發效,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廠商提前拉貨潮未歇,財政部7日公布,2月出口值413.1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出現史上首見2月出口規模突破400億美元,年增率高達31.5%,寫下連16紅佳績。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表示,去年3月基期偏高,依預估的3月出口值414億~426億美元推算,較去年同期可能落在年減1%~年增2%,但就算年增翻黑也屬短期現象,「只是逗點、不是句點」。 蔡美娜還說,初估第一季出口規模值可上看1,214億~1,226億美元,年增則介於10%~11.2%,可望雙創歷年同季新高,出口「有史以來最好的第一季」有很高的機率達成,樂觀看待主計總處設定目標可順利達標。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159萬股民看過來!0050元大台灣50、006208富邦台50兩檔重量級市值ETF,成份股調整結果「一進一出」,新納入個股為萬海,加上前一季度調整新增陽明,為2023年9月刪除萬海、陽明後,貨櫃三雄再度同步入列臺灣50指數成份股,並刪除台化,「四寶缺一寶」。 也因萬海的入列,貨櫃三雄7日股價先行攜手領漲、上市航運指數上漲1.13%為全市場類股漲幅最大;總計本次調整共牽動元大台灣50、富邦台50、元大中型100與富邦科技等四檔ETF、合計基金規模達6,986億元,成份股變動將於21日盤後生效。 臺灣指數公司7日公告富時羅素系列指數季度調整結果,臺灣50指數成份股納入萬海,公眾流通量為49.99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工商時報
建立了一個新的精選文章
16檔營收超標 以長護短
搖擺不定的川普關稅政策,與台積電在美加碼1,000億美元投資案兩大變數,導致台股震盪劇烈,法人認為,現階段唯有基本面佳才能以長線保護短線,時值2月營收密集公告,建議選股聚焦營收成長強勁且法人買超的個股,計有元太、銘旺科、瑞昱等16檔個股,有機會帶領台股下周反攻半年線。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群益投顧總經理范振鴻指出,1、2月為產業淡季,前二月營收達成率超乎預期的個股,可望在首季營收、獲利繳出年增,甚至逆勢季增的亮眼成績單,加上當前川普關稅戰開打效應,陸續遞延到市場,3月營收與首季季報是否受影響,為市場關注焦點,而第一季營收達成率高的個股,在基本面護體下,可望力抗大環境跌勢。 法人指出,儘管台積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信音電子:2024年淨利潤7043萬元,同比下降2.92%】3月7日訊,信音電子公告,202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7.87億元,同比增長1.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043萬元,同比下降2.9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55萬元,同比下降11.56%。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