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加入

加入這個商品討論後可以 張貼文章、回覆留言.

截至23:00收盤,國內期貨主力合約漲多跌少,燃油、玻璃漲超2%,瀝青、純鹼、乙二醇(EG)、低硫燃料油(LU)、橡膠漲超1%。跌幅方面,焦煤跌超1%,菜油跌近1%。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夜盤開盤,玻璃主力合約漲近3%,燃油、純鹼、氧化鋁、鐵礦主力合約漲超1%;跌幅方面,菜油主力合約跌近1%,棕櫚油主力合約跌0.37%。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燃油主力合約日內漲超2.00%,現報3082.00元/噸。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11月5日,澳洲聯儲連續第八次會議將利率維持在4.3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該央行表示,政策需要保持足夠的限制性,直到委員會確信通脹正在可持續地邁向目標區間,並未排除任何可能性。 利率決議全文 在今天的會議上,委員會決定將現金利率目標保持在4.35%不變,同時將對結算餘額支付的利率維持在4.25%。 核心通脹仍然過高 自2022年通脹達到峯值以來,通脹已顯著下降,較高的利率正在似總需求與供給更接近平衡。9月季度總體通脹同比爲2.8%,低於六月季度的3.8%。這與預期相符,原因在於九月季度燃油和電價的下跌。不過,其中部分下降反映了臨時性的生活成本緩解。剔除這些因素,核心通脹(以修正平均數衡量)在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4年11月4日電)中油新 任董事長方振仁今天上任,他表示,中油除負擔油氣 供應重任,未來地熱、氫能將是重要經營項目;他並 點出中油正面臨淨零轉型、強化供氣韌性、石化供需 不平衡、財務狀況不佳等4項挑戰,將與員工捲袖打 拚。 中油今天舉行新任董事長方振仁及總經理張敏布達 典禮,由經濟部次長連錦漳監交。連錦漳表示,中油 轉型過程重點之一是三接工程,董事長方振仁天然氣 出身「做三接剛剛好」;下一階段台灣瞄準地熱開 發,則可借重總經理張敏專長。 連錦漳勉勵中油一定要做好減碳工作,並強調工 安、環保、安全是石化業首要工作;此外,在中國大 陸石化大量生產下,中油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據塔斯社:一架從聖彼得堡飛往阿拉木圖的俄羅斯航空飛機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緊急降落。緊急情況是由於懷疑發生燃油泄漏。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上海市進一步加力支持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實施細則發佈】11月1日訊,上海市商務委等五部門印發《上海市進一步加力支持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實施細則》。自2024年11月1日(含當日,下同)至2024年12月31日,個人消費者購買5萬元以上(含)(以《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上載明的金額爲準)純電動小客車新車,註冊使用性質爲非營運,且在規定期限內在本市轉讓(不含變更登記)本人名下在外省市登記的非營業性小客車,本市給予個人消費者一次性1.5萬元購車補貼。自2024年1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個人消費者購買5萬元以上(含)(以《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上載明的金額爲準)國六b排放標準的燃油小客車新車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4年11月1日電)華航 (2610)董事長謝世謙表示,今年營收獲利力拚創新 高,明年樂觀看待貨運續強,6個長假挹注客運需 求;對於星宇(2646)與虎航(6757)接連上市,他 認為,對手越多可以改善整個航空公司的經營品質, 「如果每天都在做獨占的生意,其實一點意義都沒 有」。 謝世謙今天出席台北國際旅展,他表示,明年長假 有6個,對於旅運需求相當樂觀看待;貨運市場方面 同樣抱持樂觀看法,貨運收益也一直在往上走,市場 需求放大,油價維持不上漲的格局,是一個好現象。 華航上半年合併稅後淨利新台幣71.41億元,創歷史 新高,每股盈餘(EPS)1.08元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根據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數據,美國大選的結果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對能源、金屬和穀物等大宗商品產生重大影響,但鑑於候選人政策的差異,勝利者可能在未來幾年影響石油和天然氣市場。 “未來幾個月,美國大選的結果不會對大多數大宗商品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凱投宏觀高級氣候和大宗商品經濟學家比爾·韋瑟伯恩(Bill Weatherburn)在週二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相反,兩位候選人在汽車尾氣排放、液化天然氣出口以及對伊朗的外交政策立場等問題上的分歧,可能會影響未來5年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 他補充說,比起民主黨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哈里斯,如果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獲勝,他將爲石油和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比亞迪李雲飛:上汽、奇瑞在中國出海企業中是第一梯隊,要向他們多學習】10月31日訊,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領航者征途“2024中國企業高質量出海論壇中表示,在汽車出口方面,上汽和奇瑞就做得很不錯,在中國車企出海屬於第一梯隊,比亞迪目前應該是第二梯隊裏做得算是最好的,要向上汽和奇瑞學習。 在李雲飛看來,雖然比亞迪在出海方面遇到不少挑戰,但最終逐一攻克,一方面是用好技術、好產品贏得市場,就像很多中國消費者開了新能源汽車之後,就不會再開燃油車;另一方面,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越來越認可,202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這無疑是最佳佐證。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