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加入

加入這個商品討論後可以 張貼文章、回覆留言.

【小非農顯示勞動力需求降溫 與鮑威爾言論交相呼應】7月3日訊,6月份,美國企業增加員工的步伐更爲溫和,工資增長放緩,這與勞動力需求的逐漸降溫一致。ADP報告進一步表明,就業市場正在逐漸降溫,5月份失業率升至4%,爲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再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也有所增加,這表明失業的美國人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工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昨日表示,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同時有零星跡象表明,由於削減成本和經濟形勢走軟,企業正在裁員。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Inc.的數據顯示,美國僱主6月份宣佈裁員48786人。不包括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小非農不及預期 勞動力需求逐漸降溫】7月3日訊,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企業增加員工的步伐更爲溫和,工資增長放緩,這與勞動力需求的逐漸降溫一致。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024年7月3日電)美股那斯 達克指數創高,台積電(2330)強漲19元,帶動台股 今天大漲293.06點,收在最高點。三大法人今天同步 買超台股新台幣197.9億元;外資及陸資買超92.68億 元,並大舉搶進金融股。 展望後市,法人認為,台積電法說會將召開,以及 各公司6月營收,仍是影響台股短線關鍵因素。 加權指數今天收在23172.43點,上漲293.06點,漲 幅1.28%,成交值5044.23億元。 兆豐國際投顧副總經理黃國偉接受電訪表示,原本 市場關注美國聯準會(Fed)的會議紀錄,但因聯準 會席鮑爾(Jerome Powell)稍早已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全球最大金融市場在上週五的美國總統辯論後波動,因爲預測者們對特朗普勝選概率上升作出了反應。 前美聯儲經濟學家、資深華爾街策略師Ed Yardeni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在第一次辯論之後,美債收益率飆升,美債價格下跌,儘管週五公佈的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PCE)同比增速爲自2021年3月以來最低。這表明投資者開始將特朗普在11月勝選的可能性計入美債價格。 Yardeni說,“收益率主要在長期債券端上升。這表明投資者對經濟的長期預期可能發生了變化,即使利率前景依然穩定。” 與此同時,通脹保值債券(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ion Securities,簡稱TIPS)收益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4年7月3日電)台股今天 強勢上漲,越過23100點,新台幣匯率卻受亞幣接連 破底、熱錢猛烈出走影響,匯價連3貶,盤中更創下 逾8年新低紀錄;在央行踩煞車之下,收盤收在32.632 元,貶0.5分,則是近2個半月新低,台北及元太外匯 市場總成交金額爆出24.705億美元的巨量。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最新 談話認為對抗通膨有進展,但降息需要更多信心。儘 管未能明確點出降息時間點,市場解讀鮑爾釋出「鴿 派訊號」,美股4大指數2日收漲,其中標普500指數 和那指收盤創新高。 美股領漲激勵之下,台積電今天強勢上漲19元,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美元兌日元若升破162 將加劇干預擔憂】7月3日訊,美元/日元今日漲勢令162進入視野,但這一關口若告破,該匯率須加速上漲方能讓交易員對干預生起緊張之情。隨著4月底前後干預行動的影響逐漸消退,日元今日迄今的走勢與過去一個月的貶值趨勢一致。鑑於美國政治形勢擔憂爲美債收益率提供了新的上行動力,市場普遍認爲日本不願再次出手,除非本幣嚴重貶值。正如分析師Michael Wilson所指,這凸顯出日元空頭眼下的謹慎態度。日元貶值最大的影響可能是給日本國債帶來進一步壓力。分析師Taro Kimura稱,日元貶值將令日本央行面臨加快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 —— 縮減購債規模和進一步加息的更大壓力。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和名譽商業教授彼得·莫里奇(Peter Morici)近日撰文表示,如果美聯儲無法降低通脹,美股將是資金的最佳選擇,投資者爲退休其他長期目標進行投資時,應該更傾向於美股而不是美債。以下是他的觀點: 鮑威爾已經讓美國的企業和家庭聚焦於利率需要維持在高位多久才能實現2%的通脹目標。這個2%的目標本身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且缺乏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證研究基礎。 2%的通脹目標反映了各國央行對實現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權衡的一種共識。正如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物價穩定是指總體價格水平預期變化不會有效改變企業和家庭決策的狀態。” 最優通脹目標(P*)不應如此之高,以至於消費者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近年來,英偉達(NVDA.O)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迅猛發展使其成爲市場市值加權標普500指數中最重要的股票之一,其三位數的漲幅推動了今年市場的大幅上漲。然而,這也使得一些投資者感到緊張。 其他科技股的漲勢表明,這一輪行情並不完全依賴於英偉達的表現,但這並未平息對人工智能樂觀情緒過度的擔憂。 看漲者認爲,事實勝於雄辯。英偉達在最近一個完成的財年中,每股收益幾乎翻了四倍,達到1.30美元,預計在當前的2025財年中,每股收益將再翻一倍多。 另一方面,如此爆炸性的增長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懷疑論者擔心,人工智能的熱情已經過度膨脹,市場將不得不適應更爲溫和的增長率,這將帶來痛苦。然而,至少從一個指標來看,英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