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統計處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金額530.4億美元,年增12.5%。各界關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統計處認為到4月外銷訂單數字出爐才見真章,如以目前廠商動向調查來看,因新興需求強勁、訂單此消彼漲,趨勢尚不明確,預期4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3月減少。  據統計處分析,3月外銷訂單530.4億美元,較上月增7.3%,較上年同月增12.5%,主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等商機熱絡,不過,傳統貨品因需求偏弱,加上部分產品受海外同業低價搶市影響,客戶下單觀望,抵銷了部分增幅。  如按貨品別觀察,統計處表示,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殷切,帶動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呈雙位數成長,光學器材因半導體產業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川普對等關稅戰後,外資及上市櫃大股東提高警戒拋售持股及借券賣出避險,散戶及中實戶失望退出市場,使得台股加權指數重挫,但新台幣這期間卻逆勢升值,股匯嚴重脫鉤,連同股市價量也經常背離。法人認為,近期新台幣升值可能來自於美國施壓,股匯不同調將持續一段時間,至於台股何時落底,觀察指標為黃金價格回落、外資實質回補台股。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戰後至22日,台股進入恐慌的殺戮戰,外資、上市櫃公司大股東、中實戶、散戶等避險台股以及失望出走。  首先是加權指數從4月2日21,298點跌至22日18,793點,跌了2,504點,跌幅11.76%,若以前低17,306點計算跌幅更達18.73%。  第二是指數重挫,融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長達一年的貿易調查結果終判出爐,決議對東南亞銷往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課徵3,521%關稅。茂迪總經理葉正賢預期將引爆東南亞模組廠的關廠潮,元晶也指出,將有助於台灣廠商減緩未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壓力。  美國商務部4月宣布對來自東南亞四國(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的太陽能模組課徵高達3,521%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明確打擊中國企業透過第三地規避關稅的行為。此外,美國總統川普亦公開支持對中國製模組課徵145%的關稅,全面提升非美生產產品的進口門檻。  回應美國高關稅與能源主權政策,碩禾更是開了第一槍,宣布投資收購美國模組生產設備,規劃於6月1日於加州正式啟動生產,建立碩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過去因美國暴力升息,壽險公司陸續將AC向下資產的比重拉高,且壽險公會2021年起明定保險業每年出售AC債券占原來帳列AC債券之比例不能超過5%,金管會保險局指出,5%限制已解除,也暫無收到債券拋售資訊,將密切關注壽險業者的三項指標,包括損益狀況、淨值比,以及資本適足率(RBC),隨時應對重大市場變動。  現行的會計制度下,壽險業的資產面以公允價值衡量,但直到明年接軌IFRS 17才會將負債也以公允價值衡量,意即若壽險業者將資產放在經其他損益按公允價值(FVOCI),或是經損益按公允價值(FVPL)項下,債券價格變動就會直接影響到損益表或淨值,許多壽險公司會將較多債券部位放置於AC項下,若未出售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近期美債狂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又反彈到4.4%~4.5%,加上多國機構開始拋售美債,外界擔憂恐衝擊到海外債券投資部位較大的壽險業、造成財務壓力,甚至可能引起壽險業的美債拋售潮,業者指出,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AC)項下的債券不是想賣就賣,需遵循會計準則規範,不太會有「拋售潮」,因應這波金融市場震盪,主要可拉長避險工具存續期、準備充足的外匯準備金「儲糧」沖抵。  壽險業者認為,美元、美債的失控是「短期現象」,後續還要觀察川普的動作,現在談結果「言之過早」。美元匯率的波動衝擊將大過美債,因避險工具不多,新台幣「短線貶值、長線升值」可能性居多,預計新台幣長線會升至31至32元,對壽險業是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因應美國公布新的關稅政策,總統賴清德22日表示,對美國將提高採購,包括天然氣、石油等國家必要能源,這既是台美雙方關稅談判重點,也是台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據悉,中油表達將參與阿拉斯加天然氣田開發占1/10股權約投資44億美元,2032年開發完成一年爭取採購600萬噸。  賴清德22日在世界地球日接見環團之時,提及天然氣將列為第一優先採購項目,希望環團給予支持,環團會後表示,擔憂台灣未來不斷發生搶建、強建及擴建天然氣接收站情形,碳排會大幅增加,經濟部應提出政策環評。  中油在3月20日與阿拉斯加州政府國營公司AGDC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Alaska LNG)買賣暨投資意向書(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美國近年嚴加打擊中國企業海外「洗產地」,在結束長達1年的調查後,對來自東南亞四個國家的太陽能進口產品徵收反傾銷、反補貼「雙反」新關稅,稅率依不同國家、企業不等。其中,來自柬埔寨的產品最高面臨3,521%的驚人關稅,被視為劍指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中資巨頭。  路透22日引述美國商務部稅率顯示,最新出爐的太陽能「雙反」稅率總體高於2024年底宣布的初步關稅,及今年2月的修訂關稅。馬來西亞晶科能源產品的傾銷和反補貼稅總額最低,為41.56%;天合光能泰國廠生產的產品面臨375.19%稅率;柬埔寨生產商因不配合美方調查,面臨3,521%的關稅。  美國太陽能製造業團體美國太陽能生產貿易聯盟委員會去年指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川普提出將美日貿易逆差降至零等極限施壓下,讓日本首相石破茂態度轉強硬,表示不會對美國一再讓步,同時向中國表態將避免捲入中美貿易衝突。在自民黨也主張強勢回應下,外界認為本周美日財長會談,日本會拒絕川普想逼日圓升值的要求。  另積極爭取與美國關稅談判的越南,立場也轉趨強硬,總理范明政22日要求政府貿易談判團隊為即將與美國進行的關稅談判做好充分準備,並確保談判「不會對其他協議或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稍早,川普施以越南對等關稅稅率46%,越南政府曾表示願意將進口美國商品降至零關稅。  川普言論令人擔心聯準會獨立性受威脅,加上市場預期美國施壓日本要強迫日圓升值,日圓兌美元22日盤中漲0.7%至139.92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工商時報
建立了一個新的精選文章
全球皆雨 台灣獨晴?
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最新經濟預測,在川普對等關稅擾亂全球貿易秩序下,IMF將全球今年經濟成長由上次預測的3.3%調降至2.8%,這個下修幅度雖不及2020年疫情擴散之際,但較近幾年這算是相當顯著的修正,算是個示警。  IMF下修了多數國家的經濟成長,卻調升了台灣的經濟預測,由前次的2.7%上修至2.9%,這也許是拜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之賜,因此IMF對台灣有比較樂觀的看法。然而,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樂觀,因為在眾多國家裡,台灣是出口依存度最大的國家,當全球因關稅戰爭而蕭條,以致貿易量衰退時,台灣自然是首當其衝。  依據各國統計,中國大陸雖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24年出口占GDP(出口依存度)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工商時報
建立了一個新的精選文章
IMF關稅增加衝擊全球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全球貿易緊張迅速升溫,和極高的政策不確定性,預期將嚴重打擊全球經濟活動,將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3.3%大幅下修至2.8%、降0.5百分點,示警貿易緊張情勢加劇恐進一步拖慢成長腳步。 不過IMF將台灣經濟成長率從2.7%上修至2.9%,超越日、韓,但2026年下修0.1個百分點至2.5%。  關稅增加的直接衝擊將使全球經濟成長減速。IMF在22日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經濟繼2024年擴張3.3%後,預期今年將成長2.8%,遠低於1月預估的3.3%,降幅大於2022年初俄烏戰爭爆發時的調幅,至於2026年的全球成長預測,由3.3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