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加入

加入這個商品討論後可以 張貼文章、回覆留言.

中國2024年1-2月出口的增速遠快於預期,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試圖站穩腳跟之際,這是在需求方面令人鼓舞的跡象。中國1-2月份以美元計價出口年比成長7.1%,遠高於接受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估的1.9%。去年12月則是年比成長2.3%。進口年比成長3.5%,貿易順差1,252億美元。 此外,中國1-2月對美國出口年比成長5%;自美國進口年比下降9.7%。 隨著許多主要貿易夥伴的需求疲軟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了中國持續復甦的能力,中國去年的貿易面臨壓力。每年頭兩個月的貿易數據通常會合併發布,以避免農曆新年假期造成的扭曲。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週三在全國人大期間於北京舉行的吹風會上告訴記者,外需下滑壓力很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五(3/1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2月份製造業PMI為49.1。相較之下,市場預估中值為49.0,1月份讀數為49.2。2月份非製造業PMI升至51.4,預估中值為50.7。2月份綜合PMI與上月持平於50.9。 官方製造業PMI從1月的49.2微降至49.1,降幅小於2月因春節假期而出現的典型季節性回檔。此讀數超出了市場預期49.0。製造表現符合預期。令人鼓舞的結論是,儘管經濟持續第五個月處於收縮狀態,但情況並未惡化。 非製造業PMI從1月的50.7升至擴張區間的51.4,顯著高於市場預期50.7。在農曆新年假期消費的支持下,服務業以更快的速度擴張。假期結束後支出往往會下降,因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財新網》公布,隨著經濟持續修復、各項穩增長政策顯效,2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0.9,略高於市場預期的50.7,較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2021年下半年以來首次連續四個月位於擴張區間,表明製造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從財新製造業PMI各分項指數看,2月製造業產出與需求均繼續擴張。當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及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在擴張區間上升,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錄得一年來新高。儘管市場供求均有改善,但就業市場仍然低迷,企業對增加用工保持審慎。2月製造業就業指數連續第六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下,且較上月略有下降。由於市場需求增速慢於生產,現有產能足以消化額外的訂單,製造業企業積壓工作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週二(2/20日)在網站上公告,2月份1年期和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别為3.45%和3.95%;1月份分別為3.45%和4.20%。 儘管在春節後維持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不變,中國央行公佈的5年以上貸款市場報價(LPR)利率本月下調25個基點,降幅超出市場預期並創LPR史上最大單次降幅。 此次有針對性的大幅下調與房屋貸款利率掛鉤的5年期以上LPR,可望為疲弱的房市提振信心,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提升購房意願。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採訪中指出,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調幅度超預期,將有助於促進信貸成長和經濟復甦;當前的通膨水平和目標有一定的距離,此舉將有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在1月的信貸增速創下紀錄新高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在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如預期維持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不變,並對到期的MLF超額續作。人行稱此舉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根據中國人行公告,周日(2/18日)開展了5000億元人民幣的一年期MLF操作,利率維持在2.5%。彭博根據本月到期規模計算,本次淨投放10億元(本月有4990億元到期)。市場預估中值為利率持穩,淨投放10億元。 不過,農曆年前公佈的中國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2009年以來最大年比跌幅,市場在2月初的降準後對未來支持政策仍有期待。此外,今年美中美利差幅度有望縮小,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或能減輕,為後續寬鬆打開空間。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隨著融資需求在政府刺激經濟後出現改善跡象,中國1月信貸成長達到紀錄最高水平。中國央行周五(2/9日)公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5兆元人民幣,相比之下,12月為1.94兆元,去年同期為6兆元。接受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的預估中值為5.6兆元。金融機構1月新增貸款4.92兆元,預估為4.5兆元。1月末底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84.29兆人民幣,年比成長9.5%,與去年12月增速一致。此外,M2貨幣供應量年比成長8.7%,預估為成長9.3%。 貸款激增有季節性原因。銀行往往會在年初增加放貸,因為可用額度充足。中國政府採取刺激措施,以推動經濟發展並遏制已抹去7兆美元市值的股市暴跌,這可能也起到了提振作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在中國正竭力擺脫持續的通縮壓力之際,最新公佈的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創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2/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8%,經濟學家預期為下降0.5%。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漲幅降至0.4%,此前三個月為0.6%。食品價格是整體CPI指數下行壓力的主要來源。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2.5%,預估降幅為2.6%。出廠價格數據已連續16個月處於通縮狀態。 中國在去年大部分時間裡一直受價格下跌困擾,國內需求和消費者信心承壓。一個衡量整體經濟價格的指標出現了自1999年以來最長的跌勢,突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的挑戰程度。 通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財新傳媒與S&P Global周一(2/5日)發布1月份中國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財新中國1月份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報52.7,分析師預估53,接受彭博調查的7位分析師預估在52.5與53.5之間;12月份指數為52.9,2023年同月52.9。 財新傳媒與S&P Global周一(2/5日)發布1月份中國綜合產出指數(綜合PMI)。財新中國1月份綜合產出指數報52.5,前月為52.6,2023年同月為51.1。 中國1月份服務業活動的私人指標擴大,可能得益於公共假期的推動。財新網和標普全球週一(2/5日)在聲明中表示,財新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2月的52.9降至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1月中國工廠活動的私人指標連續第三個月擴張,與疲軟的官方數據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引發了更多要求政府支持的呼聲。 財新公布1月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指數達到50.8,與12月的數據相同,符合經濟學家的預期。讀數高於50表示擴張,低於該讀數則表示收縮。 本週三(1/31日)發布的官方採購經理人(PMI)指數為 49.2,顯示該國製造商的活動在一月連續第四個月收縮。 這兩項調查涵蓋了不同的樣本規模、地理位置和企業類型,其中財新調查總體上優於去年的官方調查。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官方調查可能描繪出更現實的經濟圖景,而差異可能源自於出口導向企業相對較強的績效。 儘管政府努力增加經濟成長,但人們對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國1月份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萎縮,進一步表明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持續疲軟。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1/31日)發布的公告,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製造業PMI)報49.2,略高於12月的49.0,但仍低於榮枯分水嶺50。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為49.3。 衡量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非製造業PMI)為50.7,好於12月的50.4,大致符合經濟學家預期。 1月份綜合產出指數從上月的50.3上升至50.9。 中國政府推出一些刺激措施,希望重振成長勢頭。這包括降低銀行存準率、收緊融券規定,以及擴大開發商獲得貸款的渠道等。 中國2023年經濟實現5.2%的增速,完成年初制定的5%左右目標。2024年的GD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