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拉積盤"
過去老爹從波動率的角度解釋過拉積盤
2020年7月及2021年1月和現在的情況都很類似
是台積電或者是大型權值股主導的多頭盤勢
都造成行情上漲,波率VIX同步上揚
根據過去的經驗,波動率上揚有二層意義:
1.投資人願意支付的避險成本上升,解讀通常是偏空的
2.另一種就是直觀的波動率上揚,是來自於大型股主導的盤勢,解讀通常就依據大型股的方向
往往來自於後者所帶動的漲勢,就不能看到波動率上揚就想到空頭
結果往往是相反的

恐怖數據+金融股財報不如預期,美股風格轉換,科技股轉強,道瓊弱
美股風格轉變
去年底領跌的科技股轉穩,強勢的道瓊轉弱
這樣的結構轉變,算是好事

老爹每日國際重點新聞:
 德國希望儘快實行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德國財政部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示,他希望最早在2023年1月對跨國公司實施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
 蘋果公司執行荷蘭監管部門裁決,允許用戶用其他支付方式下載軟件,蘋果公司仍會從中扣除佣金。
 1月14日烏克蘭政府網站遭遇大規模網絡攻擊,微軟發佈聲明稱,在烏克蘭政府系統中發現”破壞性惡意軟件”。
 南太平洋島國東加的「洪加湯加—洪加哈派」(Hunga Tonga-Hunga Ha’apai)海底火山在14、15日兩度噴發,美國、日本發出海嘯警報。
 中國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加大反壟斷等領域司法力度。
 1月17日馬丁路德紀念日,美股休市一天。
 美國恐怖數據零售銷售12月環比下跌1.9%,刷新2020年2月以來新低,預期是持平,核心零售銷售環比下跌2.3%,預期是增長0.2%。
 小摩CEO發驚人預測,今年可能加息6次或7次。
 摩根大通率先公佈財報,實現淨利潤104億美元,同比大降14%,收盤大跌6%,領跌道瓊工業股價指數。

Fed縮表會有什麼影響?
這張圖要表達的是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也就是縮表的議題
聯準會縮表分成二種情況,一種是債券到期不續購,的自然縮表,速度通常是緩慢的,影響是漸進的,另一種是債券未到期在市場賣出,影響是立即且快速的。
美國債券的買家不外乎Fed、國內投資機構、國內投資人及國外投資者,當Fed開始縮表,參考2018年的案例,縮表初期(B區),剛好遇到川普發動中美貿易惡戰,外國投資者沒有成為Fed賣債的接盤俠,造成債券市場供需失衡,短期殖利率大幅走升。
到了縮表的後半段(C區),美中貿易戰雖然仍時有所起,但從外國投資者開始積極買債,成為Fed賣債的接盤俠,這個時候,美債短期殖利率開始加速走跌,也就是說,Fed的賣壓全被吸收了。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什麼情況下,會吸引大量的外國投資者買債呢?(買美債)
唯一的答案就是你要讓國外賺足外匯,就是要犧牲貿易順(逆)差來達到這個效果,這也是老爹所強調的,縮表期間會改變國際經貿關係。
參考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sdaddy/posts/1276746122821971
在本篇本章的留言區,也有回答了一些"自"認為有深度的回應,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聯準會官員看法高度一致
3月加息的戲碼正式上演
美國進入利率正常化的階段
這代表過去利率扭曲的回彈,也意謂沒有什麼干擾可以改變利率正常化的路徑
但從聯準會官員的口風來看,利率正常化應該是循序漸進的,老爹預估每季調一碼,一年四次,這與2016的升息循環應該是高度相像的
都是屬於利率扭曲後的正常化過程
老爹的下一個專題會談談"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的可能發展

老爹每日國際重點新聞:
 台積電法說會預估今年資本支出衝高到400~440億美元,其中七成至八成布局2奈米、3奈米、5奈米及7奈米先進製程。
 美國聯準會理事沃勒:2022年加息三次仍是良好的基準預測,不贊成美聯儲3月份加50個基點。
 美聯儲巴爾金:美聯儲將在3月份開始利率正常化。
 美聯儲埃文斯: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將利率調至中性,,但這一過程可能會加速,資產負債表非常大,Fed傾向更早開始縮表。
 中國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發現規劃即將出台,基建投資需求有望加快釋放。
 Alphabet、Meta、推特、Reddit接到1月6日美國國會暴動調查委員會的傳票,指控它們傳播選舉錯誤訊息。
 美國政府加購5億套新冠檢測工具。
 美國能源部表示:向6家公司一共交易了1810萬桶戰備石油儲備(SPR)。
 伊拉克:至少有二枚火箭彈襲擊了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兩枚火箭都被擊落,沒有人員傷亡。
 美國參議院制裁北溪2號的法案未能獲得足夠的票數通過。

看事情的角度,會影響你的判斷
老爹在入行時,老師教我的”看對不敢做、看錯一直做、做對不敢看、做錯一直看”四句金言,可以說是掌握著操作輸贏的關鍵!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看錯一直做”
明明聽起來甚有道理
但為什麼老是"錯"呢?
是書本上學的不對?
還是理論與實務有落差?
其實會看錯一直做,很大的原因是”邏輯”有問題,之前曾經跟大家舉過一個”停電”的例子,你看到的是停電造成的不便,還是你看到因為工廠產能利用率高,訂單接不完,所以才停電,出發的想法不同,得到的結論自然就不同,沒有人會願意飛蛾撲火,明明知道是錯的還一直做,關鍵在於他認為那是對的,所以就進入了死胡同,只有市場才能打他的臉,但能不能打醒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天來談判最近大家很關注的議題:美國的貨幣政策轉向緊縮之路
從美國12月份聯準會會議紀要公佈後,加快縮表、升息進程加快,甚至談到年內縮表,聯準會官員布拉德甚至談到縮表可能回到疫情前的水準,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連任聽證會上的說法,再度坐實了上述的看法。
但明明就要進入升息週期了,貨幣政策愈來愈鷹,但美元指數卻從去年11/26日世衛組織WHO召開緊急會議將在非洲南部傳播的新變異病毒株命名為Omicron後,走勢陷入整理,但同一期間債券價格直線走弱,債跌代表利率是漲的,從簡單的利率評價來看,美元應該是要漲的,但美元沒漲反跌,這是為什麼呢?
之前老爹有談過,看美元匯率可以從”原因論”或”目的論”不同的角度出發,老爹比較偏”目的論”,雖然匯率的漲跌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但央行還是能透過各種工具達到阻升、阻貶、放任升、放任貶的結果,以達到其所希望的目的,不管是控制通膨或創造出口競爭力。
台灣央行的政策取向多數時候是以控通膨為主的,只有在2013年至2014年中安倍射三箭期間,進入了貨幣競貶時期,誰的貨幣貶的多,誰的股市就比較強,大多數還是以控通膨為核心,最著名的彭准南柳樹理論,通膨是風的概念,台幣是柳樹,當油價上漲(風),台幣相應升值(柳樹),即可減緩原物料上漲的壓力。
我們來分析一下最近市場所關注的”通膨議題”
去年下半年(2021年)老爹看好美元的走勢,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通膨考量,當時的論述是通膨非暫時性的,控制通膨的問題可以從壓低原物料價格、美元升值或升息這幾個方向來著手,而老爹當時提出,美元在疫後大量印鈔,高負債使得利用升息來控通膨的成本或代價過大,因此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看,美元升值算是最佳解決方案,從去年5月底以來,油價漲,美元也同步上漲,這屬於異常現象,但正好就是利用升值的美元來對抗通膨的招式之一。
12月聯準會會議紀要公佈,縮減購債加速、升息來得更快更猛,再加上增加了年內”縮表”的議題,聯準會貨幣政策更加趨緊,債券市場在升息及通膨雙重壓力下走跌,但美元卻逆勢小跌,從簡單的利率評價的角度根本解釋不過來,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而言,解釋匯率的漲跌可以從利率評價、購買力評價及風險偏好幾個角度切入,都有很好的解釋性,而匯率是”相對的”,是國與國之間的比較,所以不論任何一個向面,都有”內部”及”外部”兩種角度,若把通膨的議題拉進來,原物料帶動的通膨,是可以透過匯率(美元升值)進行抵銷,老爹把它歸類為外部性通膨,而近期場關注的薪資螺旋式增長的通膨或是高房價高租金的通膨,則偏向是內部的通膨,則傾向從調高利率來打擊通膨。
這也是為什麼在11月之前,油價走高,美元漲,之後美債走跌,美元緩跌,前者是外部通膨,匯率解決,後者是內部通膨,利率處理。
我們再來看看歷史,2008年7月油價漲到147美元,當時即是利用美元強勢+人民幣阻升雙管齊下扭轉高漲的油價的。
2016年美國進入升息循環,美元是從2014年中開始漲,但漲到美國升息後,美元就不漲了,這也是標準的利率與匯率的換手操作案例,這都是與一般人直覺反應不同的案例。
投資人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一下台美的案例,2016年美國進入升息循環(老爹把這段的美國升息循環稱為利率正常化+預防性升息的組合),台灣央行不但沒有升息,反而還降息,油價從2014年中崩跌,跌到2016年初開始反轉上漲,台幣在油價下跌期間貶值,2016油價上漲台幣升值,也是控通膨的案例,對台灣來說,這是外部原物料上漲的概念,台灣以匯率升值取代升息,如果在當時的環境下,美台利差不斷擴大,一直看好美元,就會死得很悽慘了,這就可能造成看錯一直做,這是邏輯上的、角度上的問題。
看事情的角度可以是從邏輯、歷史、統計分析等各方向切入,但其實邏輯是最可怕的,邏輯就涉及看事情的角度,講邏輯就是聽起來很有邏輯,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的邏輯沒有邏輯,也只有事後才能做驗證,或者多從歷史案例來進行檢驗,誰能夠建構一套系統化的思維,誰才能更看清市場真正的面貌。
#期貨老爹

鮑威爾坐實了年內縮表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證實了聯準會今年稍後會進行縮表,當聯準會本來是債券的買方轉變為債券的賣方,直觀上會造成債券市場價格大跌的問題,不過縮表的行動到底是緩慢式的等待債券到期自動縮表,還是債券未到期直接在市場賣出,後者的影響或衝擊會比較大。

因此政策上就必須要吸引其他的債券買家,例如國外投資人,2019年美國縮表的案例,國外投資人整體而言是”淨買超”的,如此可以減緩利率上升的壓力,而要達到此一目的,在其他的國際經濟政策也是要有所配合的,因為要讓國外投資人買你的債,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賺到你的錢。
所以在綜合考量下,國際政經形勢也會因素有所改變。

老爹每日國際重點新聞:
 鮑威爾表示這次削減資產負債表將會更早更快,將在1月份的會議上再次討論這個問題。
 鮑威爾:我們將在三月底結束資產購買,在某種程度上,今年晚些時候可能會允許資產負債表收縮,必須實現價格穩定,,對此我們有信心。
 鮑威爾:我們可能仍然處在一個利率非常低的時代。
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認為已經就拜登”重建美好”計劃達成協議。
 美國總統拜登批准了密蘇里州嚴重風災狀態聲明。
 EIA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WTI原油和布侖特原油平均價格分別為71.32美元及74.95美元,此前預期為66.42美元和70.05美元。預計2022年全球原油總消費量為1.0052億桶/日,此前預期為1.0046億桶/日,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為362萬桶/日,之前預期為355萬桶/日。
 南美干旱地區迎來急需降雨,阿根廷本週末開始降雨的預報增強。
 美國白宮:預計週五將公佈較高的通脹數據,但未來幾個月的月度數據將有所緩和。
 高盛上調鋁、銅和鋅的12個月目標價,預計所有精鍊金屬都將出現短缺,反映發達市場需求強勁等因素。
 世界銀行:預計發達經濟體2022年及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為3.8%和2.3%,新興市場則為4.6%及4.4%。

弱勢彈最凶
美國股市上演大驚奇
弱勢的科技股彈最凶
看盤的邏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是趨勢延續的訊息,但是弱勢轉強,只能視為是行情止穩
談不上反轉

鮑威爾將參加聯儲局主席連任聽證會
但是發言稿已經事先公佈了
所以應該沒有太多的意外了

老爹每日國際重點新聞:
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公佈就連任美聯儲主席聽證會的”發言稿”,致力於實現就業最大化和穩定物價的目標、Fed政策必須維持廣泛性和前瞻性,將使用工具支持經濟和強勁的就業市場,將阻止高通脹持續。
 紐約聯儲局調查: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脹率預期維持在%的紀錄高點,對未來三年的通脹預期仍為4%,保持不變。
 美聯儲副主席克拉里達將提前於1月14日從美聯儲離職,此前陷入炒股旋渦之中。
 白宮:拜登的經濟議程法案談判仍在繼續,拜登將繼續施壓,以達成重建美好法案。
 加州推遲每年依據通脹情況的燃油稅上調。
 哈薩克斯坦總統:恐怖分子在哈薩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30億美元,並造成執法人員及平民大量傷亡。
 伊朗排除在伊核協議談判中達成”臨時協議”的可能性。
 中國商務部決定自2022年1月1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乙二醇、丙二醇的單烷基醚徵收反傾銷稅。
 李克強主持國務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和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把穩增長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不搞大水漫灌。
 高盛在內的一些銀行調整預測,預計美聯儲今年會加息四次,市場對3月加息的預期概率為86%,投資者對3月首次加息的信念進一步增強。

關於美國貨幣政策
聯準會官員講的更加明白
貨幣政策加入了縮表的議題,投資人從不確定性,先賣股再說
到聯準會官員表達縮表應該出現在首次升息之後,前瞻指引引導預期避免大家再胡思亂想
但布拉德說資產負債表可能縮減至疫情前水平以下,則可能再度讓市場重新評價
金融市場出現股債同跌,短線上方有壓
市場可能逐漸向轉貨幣退
財政能否接棒?

老爹每日重點國際新聞:
 美國12月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19.9萬人,大幅不及預期的44.7萬人,為近一年來最低增幅,而失業率則降為3.9%,續創2020年2月以來新低,優於市場預期的4.1%,薪資依然持續上行,12月平均薪資同比增4.7%,環比增0.6%。
 伊朗宣佈制裁51名美國人,因為他們在暗剎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等人的恐怖主義發揮了作用。
 哈薩克斯坦騷亂,前總理、國安委員會主席(安全部)因涉嫌叛國被捕,全境實施恐怖主義危險”極限紅色”警戒,比特幣暴跌,比特幣全球算力消失12%。
 馬斯克關於自動駕駛、移民火星和機器人進行深度對話,最早5年、最遲10年登陸火星、往方一趟1兆美元、2022年就有希望實現L4級的FSD(完全自動駕駛)、SpaceX造火箭時找不到合適的材料,就自己造了幾種合金。

關於美國貨幣政策
聯準會官員講的更加明白
美國聯準會會議紀要首提縮表,令市場意外
投資人總是在意外或不確定下選擇先賣股再說
聯準會官員昨天紛紛表達
縮表應該出現在首次升息之後
前瞻指引引導預期避免大家再胡思亂想
不過,布拉德表示資產負債表可能縮減至疫情前水平以下,則可能再度讓市場重新評價
老爹每日國際重點新聞:
 美國總統拜登痛斥美國前總統川普,直接指責他製造了去年1月6日國會暴力事件。
 美聯儲戴利:美國勞動力市場看起來很強勁,不工作的人是因為受到疫情限制。
 美聯儲戴利:資產負債表正常化將在提高利率之後進行,通貨膨脹一直高於所能接受的水準,需要提高利率以保持經濟平衡。
 美聯儲布拉德:資產負債表是下一個可能的政策步驟,FOMC可能在3月開始調整政策利率,預計通脹會一定程度纋和,但不會大幅回落,年底仍將高於3%。
 美聯儲布拉德:縮表應該發生在首次升息之後,布拉德表示他本人是去年12月會議上預測2022年將加息三次的人之一
 美聯儲布拉德:鑑於目前存在常備回購安排,資產負債表甚至可能降至疫情前水平以下。

從貨幣政策看美元走勢
你認為匯率的"原因"在主導
因為發生什麼所以就....
還是"目的"在主導
因為要達到什麼目的,所以就....

兩種推導得到的答案往往不同,但只有一個是對的
老爹是屬於"目的論"派的

我們從最近的歷史來看
2014年的案例,美國在升息前,2年殖利率上升,和現在的情況一致,都暗示聯準會即將進入升息循環了
美元在升息前就開始漲了....控通膨(或對經濟過熱踩剎車的概念)
但直到美國真正開始升息
你會發現美元就漲到高點不動了
從目的論的角度而言
這代表升息取代了美元升值當作控通膨或對經濟降溫的工具

當然有時候問題很大,也有可能兩種控制工具同時踩油門的

績慶 許 貼個台灣的,通常利用匯率較容易解決來自"外部"的通膨問題,而"利率"則往往是解決內部問題的利器,也可以從這個角度

績慶 許 2016-2018年美國進入升息循環但台灣非但利率沒升反降美台利差擴大照利率評價美元兌台幣應升值但反而是台幣幣值狂升的開始

美聯儲會議紀要放鷹
縮減購債、升息步伐較預期快
亦傳出美聯儲因應通膨可能進行縮表
到期債券不續購
股市驚魂
老爹每日國際重點新聞:
 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將加快升息和縮表行動,市場預計三月加息概率80%。
 伊朗副外長:伊核談判正努力取得積極進展。
 美國12月ADP民間就業人數增加80.7萬人,為2021年5月以來最大增幅,原預估為增加40萬人,前值為增加53.4萬人。
 李克強主持減稅降費座談會,面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強調要做好六穩、六保的工作。
 勝訊大規模減持京東股票,是騰訊調整自身戰略投資的需要,是為了應對反壟斷監管。
 朝鮮宣佈試射高超音速導彈,精準擊中700公里外的目標。
 比特幣跌至去年12月閃崩以來的最低位,加息預期升溫帶來壓力。
 美國港口專員:美國港口情況正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