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經濟擔憂影響,上週美國股匯齊跌,S&P 500 下跌逾 -3%,Nasdaq 及費半指數更創今年新低,美元指數一舉跌破 104 關口,為近半年以來單週最大跌幅;其餘市場方面,台灣加權走低 -2% 左右,相較之下,港股持續表現亮麗,歐股在俄烏談判推進中高檔有撐,而歐元受到市場對歐洲央行降息預期收斂、以及歐洲擴大軍事支出顯著上漲;原物料市場則再度看到油價下跌、金價走升的局面。 本週重要大事有: 三大能源機構月報:本週將公佈 3 月 OPEC 、 IEA 能源月報,以及 EIA 短期能源展望。近期油價持續疲軟,儘管上月三大機構皆上調全球石油消費增速預估,然供給側看,光是美國、加拿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美國 2 月非農就業月增 15.1 萬,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16 萬,教育醫療業為最主要的成長支柱(月增 7.3 萬),而政府就業月增仍然增加 1.1 萬(前 4.4 萬),DOGE 削減政府僱員的動作仍屬可控。另外可以留意到,因天氣因素無法工作者 44.9 萬,仍在季節性水準之上,顯示暴風雪在 2 月延續,被視為短期因素。 失業率上升至 4.1%(前 4.0%),勞參率也下滑至 62.4%,好在失去工作者佔失業人口比例 穩定並未上行,整體未見到顯著惡化的跡象。 數據公佈後,美元指數與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小幅拉升後便回落,FedWatch 則預期今年降息 3 碼。 MM 研究員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台灣 2 月出口年增率達 31.48%(前 4.39%),遠優於預期的 16% 至 20%,細項中電子零組件年增率 24.6%(前 3.1%),金額維持穩定反映庫存健康,資通訊達 65.5%(前 32.62%)且金額創下歷史新高的 140.6 億美元,反映 Blackwell 晶片量產正式發酵。 以國家來看,美國仍然是主要支撐動能,年增達 65.64%(前 0.7%),除了 Blackwell 量產外,部分可能也反映美國客戶因應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提前拉貨,中國金額在底部震盪。 MM 研究員 2 月台灣 出口 繼 1 月再度表現優於預期,且遠超原本財政部預估的 16%~20% 區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歐洲央行於本次會議調降三大利率 25 基點,符合市場預期。本次會議央行分別上調通膨預估與下調經濟成長預估,未來不確定增加也使市場下修今年歐洲央行全年降息預期至 88 基點(1 月會議時,市場預期全年降息 116 基點)。 受到歐洲各國積極宣布擴大軍事支出的影響,本週德國 10 年公債殖利率上漲 50 基點,創下 1990 年代以來最大單週漲幅,在美德公債利差快速縮窄下,激勵歐元上漲。 另外,由於美國本週公佈的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利率期貨數據預估未來歐洲與美國基準利率利差將不再持續下行,使歐元反彈。但我們也提醒,未來歐洲經濟前景仍需持續關注關稅以及俄烏衝突談判的進度。 MM 研究員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2 月,台灣製造業 PMI 回升至 54(前 48.7),受惠於 1 月農曆年假提前的延後出貨效應,細項中新訂單和生產回升至 54.4(前 49.7)和 59.9(前 45);中國官方製造業 PMI 小幅回升至 50.2(前 49.1),受惠春節後開工的季節性支撐,但低於往年水準,「產強於需」的格局延續;美國製造業 ISM 維持 50.3 擴張區間,庫存控制良好,關稅影響浮現。 美中台 2 月 PMI 新訂單減客戶庫存分別為 3.3(前 8.4)、 2.8(前 2.7)、 10.1(前 4.4),整體製造業庫存控制良好,支撐循環底部。 MM 研究員 美國 2 月製造業 ISM 維持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3/4 - 3/5,中國正式召開一年一度的兩會,國務院公佈了市場最為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包含了官方對今年經濟目標的設定、以及財政,貨幣政策方向的確立。 經濟目標(較前一年未變環節):GDP 增速 5% 、失業率 5.5%,新增就業 1200 萬人; 經濟目標(較前一年變化環節):CPI 年增 2%(前 3%)創低、財政赤字 4%(前 3%)創高、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 4.4 兆元(前 3.9 兆元)創高,中央預算內投資 7350 億元(前 7000 億元)微幅創高; 符合市場期待的環節:特別國債發行 1.3 兆元(前 1 兆元),並額外另加碼 0.5 兆元,補充銀行資本金;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自 3/4 起,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商品課徵 25% 關稅,並對中國商品再加徵 10% 的關稅,合計對中國加徵關稅達到 20% 。加拿大與中國也紛紛祭出反制,包含:1)加拿大對價值 1,550 億加幣的美國進口商品課徵 25% 關稅;2)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徵 10% 、 15% 不等的關稅,並且將 10 家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15 家美國公司列入出口管控清單。 川普於國會演講再度重申加徵關稅、降低油價、削減政府支出以及削減所得稅等政策立場。此外,川普還提到透過晶片法案撥給半導體製造商的款項並沒有被花出去,應該廢除晶片法案;針對俄烏衝突,則提到澤倫斯基已致信表明烏克蘭已準備好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台積電於 3/4 宣布新增 1000 億美元在美國的先進半導體製造,對於市場的各種擔憂我們是這樣解讀: 高成本可能讓長期毛利率下滑? 會,但大部分產能仍留在台灣影響不大,且有望拓展更多客戶來源,增加對台積電的技術依賴。 技術外流疑慮增加? 不會,1000 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基本已擺脫之前可能需要「入股 Intel 」的疑慮,研發中心設在美國因反而能強化台積電的研發能力。 台灣矽盾消失? 不會,未來台灣產能仍佔絕大多數,且美國製造根本性問題並沒有解決,例如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缺乏,人才短缺。 未來中國侵台,美國插手的機率降低? 不會,印太戰略考量下美國難以放手孤立台灣。 MM 研究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美國 2 月製造業 PMI 50.3(前 50.9),雖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50.5,但仍維持在榮枯線之上,細項中新訂單 48.6 與僱傭指數 47.6 出現較明顯的滑落,不過存貨 49.9 與客戶端存貨 45.3 維持在收縮區間,顯示庫存水位仍控制良好,支持製造業維持震盪而不致大幅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受訪者普遍提到關稅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而關稅影響似乎也開始出現在數據中:關稅衝擊之下大宗商品價格遭推升,本次價格指數明顯攀升至 62.4(前 54.9),來到 2022 年中以來的新高,供應商交貨也上升至 54.5(前 50.9),反映廠商提前拉貨潮造成交貨時間出現延長。 MM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2024 Q4 GDP 年增率回升至 6.2%(前 5.6%),支出法看,民間消費年增率 6.9%(前 5.9%)表現亮眼,提升整整 1 個百分點,廣大農村地區收入改善、餐旅等服務類消費保持韌性,是支撐消費的關鍵。 投資是 Q4 GDP 拖累項,資本形成 5.7%(前 5.8%)與 Q3 持平,GDP 附加價值中,營建業暫時滑落至 7%(前 8.7%)。 展望新財年(2025/3 ~ 2026/3),(資本形成)投資有望重啟加速,觀察月數據,12 月中央財政資本開支金額創高、年增率達 95.3%,工業生產指數中的資本財、八大核心工業指數中的水泥,增速自 10 月起逐月回升,投資回暖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